风日面皮,秋山眉目。
闲情肖水云,野性从麋鹿。
憨憨少室九年,草草曹溪一宿。
穷根彻源,出髓敲骨。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禅人写真求赞》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正觉。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风日映照着他的脸庞,秋山勾勒出他的眉目。他闲适自在,如水中的云,野性与麋鹿相伴。他以纯朴之心度过了九年的禅修生活,一夜倏忽过去,如曹溪的草木。他深入根源,颠覆一切,直击内心深处。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禅修者的形象,他面对风和阳光,表情平静,眉宇间透露出深思和坚毅。秋山的景色映衬出他的眉目之美,同时也意味着他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他以闲适自在的心态,如水中的云,与自然相融合,感受着野性的纯粹与自由,就像与麋鹿一起漫步在大自然中。
诗中提到他已经度过了九年的禅修生活,这九年的时间虽然过得很慢,但在诗中却仅仅一夜而过,突出了时间的相对性和禅修者对于时间的超越。他在曹溪一宿之间领悟了生命的真谛,如同草木般朴素,但又有着根深蒂固的力量。他深入到根源,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模式,直击内心深处的骨髓。
这首诗词通过禅修者的形象,表达了对于自然、时间和内心的思考和体悟。禅人以悠闲自在的心态与自然融为一体,追求内心的纯粹与自由。他经历了长时间的修行,突破了时间的束缚,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并将其内化成为内心的力量。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禅修者的境界,展现了禅修的深远意义和禅者对于自我觉醒的追求。
夭桃与芳草,艳色明朝阳。思君念华旦,贱妾惜容光。
尽装家具已回京,便觉身如片叶轻。近市借居人语杂,闭门独处自心清。雨中蹑屣青苔滑,烛下梳头白发明。余亦傍人檐底住,新来巢燕不须惊。
无尽之学,出入孔释。故其笔法倜傥斜直,于跌宕中时入绳墨。亦犹即绍圣以侮元佑之正,用大观以反崇宁之谲。凡是心之所蕴,已毕寓于声画。虽曰自盖,断犹可识。使其知根荄之物则,而推以芟葛藤之蒙阒。如是帖者,亦可以为传世之名迹矣。
方舟临古渡,分路思依依。自是行人众,非关送客稀。晋山将北向,楚水复西归。同作离群雁,君还一处飞。
方外仙乡岸幅巾,三竿红日照霜晨。当关不用惊驺唱,共是扬家载酒人。
北固山边波浪,东都城里风尘。世事不同心事,新人何似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