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挂庭树,有蝉鸣树颠。
无端聒人耳,惊我闲窗眠。
吾观动物中,至清莫如蝉。
翩然蜕污浊,饱餐风露寒。
此外一无求,何苦浪喧喧。
口给只屡憎,不如且忘言。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巖,晚号两谿,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隠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爲《紫巖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蝉》是宋代诗人于石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斜阳挂庭树,有蝉鸣树颠。
夕阳斜挂在庭院里的树上,有只蝉在树梢上鸣叫。
无端聒人耳,惊我闲窗眠。
蝉的声音突然扰乱了人的耳朵,使我在安静的窗前无法进入梦乡。
吾观动物中,至清莫如蝉。
我观察过动物,没有什么比蝉更纯净。
翩然蜕污浊,饱餐风露寒。
蝉轻巧地蜕变,除去身上的污垢,饱食冷风和露水。
此外一无求,何苦浪喧喧。
除了这些,它们没有别的欲望,为何要如此喧嚣呢。
口给只屡憎,不如且忘言。
只有呼出的声音常常让人讨厌,还不如干脆不发一言。
诗词的译文中描绘了夕阳下的一片宁静,却被蝉的鸣叫打破了。作者通过观察动物,认为蝉是最纯净的,它们通过蜕变使自己更加清洁。蝉的声音与其它动物不同,常常给人留下烦人的印象。因此,诗词中也表达了作者宁愿忘掉那些烦人的言语,享受宁静的愿望。整首诗词以描写蝉的特点和声音的影响为主题,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中的纯净和宁静的向往。
千古陵谷变,故宫安得存。徘徊问耆老,惟有永安门。游人杂楚蜀,车马晚喧喧。不见重楼好,谁知昔日尊。吁嗟蜀先主,兵败此亡魂。只应法正死,使公去遭燔。
突薪初不戒,绠缶始言功。累甓为墙壁,前人智未工。
病里送君游白岳,归来对我惜苍颜。移家只是湖边好,莫问茱萸第几湾。
山阴柳家女,九日采茱萸。复得东邻伴,双为陌上姝。插枝著高髻,结子置长裾。作性常迟缓,非关诧丈夫。平明折林樾,日入返城隅。侠客要罗袖,行人挑短书。蛾眉自有主,年少莫踟蹰。
应是行云未拟归,变成春态媚晴晖。深如绮色斜分阁,碎似花光散满衣。天际欲销重惨淡,镜中闲照正依稀。晓来何处低临水,无限鸳鸯妒不飞。
春风约柳一片西,欲托鸟翼传音稽。昨朝偶向东城去,草草又逢骢马蹄。长髯御史威正峭,沙堤来坐气吐霓。我乘小驷虽甚瘦,喜见骖驭犹解嘶。适闻南都接大尹,笑我出处今何迷。耻趋捷径身已老,惩羹何用频吹齑。蛟龙失水等蚯蚓,鳞角虽有辱在泥。困居废井谁引手,岂得更望青云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