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长安春日》

淡淡秦云薄似罗,灞桥杨柳拂烟波。
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愁春一倍多。

作者介绍

寇准(九六二~一○二三),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移大名府成安县。累迁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淳化二年(九九一),拜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四年,罢知青州。五年,拜参知政事。至道二年(九九六),罢知邓州。真宗即位,迁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咸平六年(一○○三),迁兵部侍郎,爲三司使。景德元年(一○○四),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同年冬,契丹攻宋,准力谏真宗亲征,至澶州(今河南濮阳),迫成和议,是爲“澶渊之盟”。三年罢相,爲刑部尚书,知陕州。后迁兵部尚书,入判都省。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復拜同平章事、枢密使。八年罢。天禧三年(一○一九),又授同平章事,充景灵宫使。四年六月,坐与周怀政谋请太子监国、禁皇后预政、奉真宗爲太上皇事,罢相,封莱国公,寻贬道州司马。干兴元年(一○二二),再贬雷州司户参军。仁宗天圣元年,以疾卒于雷州,年六十二。后十一年,诏復太子太傅,赠中书令、莱国公,又赐謚忠愍。有《忠愍公诗集》三卷,集前附有孙汴所撰神道碑。《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寇准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嘉靖间蒋鏊刻《忠愍公诗集》三卷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间吴调元辨义堂刊《寇忠愍公诗集》三卷本(简称吴本),清初《两宋名贤小集》钞本所收《寇莱公集》七卷本(简称集本)。採录清鲍廷博校记(简称鲍校)、劳权校记(简称劳校)、近人傅增湘校记(简称傅校)、张元济校记(简称张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彭元瑞知圣道斋钞本、李文田跋钞本,俱系出自蒋本、吴本,然四库本补了各本残缺的文字,少数异文有参考价值,故亦出校记注明。另辑得集外诗十五首,编爲卷四。《宋诗纪事》所收《春恨》一首,系唐人来鹄所作,今归诸附录。

作品评述

《长安春日》是宋代文学家寇准的作品,描绘了长安春日的景色和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愁思。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淡淡的秦云像薄罗一样稀薄,
灞桥上的杨柳轻拂着烟波。
夕阳楼上山峦叠影重重,
却无法抵挡愁思春意的加倍。

诗意:
《长安春日》通过描绘长安春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之情。诗中展示了淡淡的秦云、灞桥上的杨柳、夕阳楼上的山峦等自然景观,以及诗人的愁思和对春天激发的情感的倍增。

赏析:
这首诗以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了长安春日的景色,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春天的长安城。诗中的秦云薄如罗,给人一种淡远的感觉,与灞桥上轻拂的杨柳和烟波交相辉映,增添了一份柔美的氛围。诗的后半部分,夕阳楼上的山峦叠影重重,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愁思之情,而这种愁思在春天倍加凄迷。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内心感受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迷恋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词虽然简短,但通过精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寇准对春天景色的独特感悟和内心情感的流露。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春日景色的美丽和作者内心的愁思,同时也可以思考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自然景物的相互关系。

  • 《塞上曲二首寄大中丞张肖甫》

    侦骑飞来夜探胡,为言城下五单于。宛驹市得红罗去,拜舞军前唱把都。

  • 《金陵》

    掩目新亭路,人言似洛阳。山河多改变,今古几兴亡。有观空鳷鹊。无台栖凤凰。当年足歌舞,不拟是偏方。

  • 《题龙潭石》

    云山隐隐草芊芊,水色迷离怪石边。百啭黄鹂消永日,千寻白练映长天。竹垂清露添诗砚,燕蹴飞花落舞筵。林外不知春雨歇,正宜携酒望前川。

  • 《句》

    玉露精神山合沓,溪成文字水横斜。

  • 《花落》

    迎风啸未已,和雨落穀穀.千枝与万枝,不如一竿竹。

  • 《句》

    门因好客时时扫,窗为看山面面闭。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