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
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
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
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
直木有恬翼,静流无躁鳞。
始知喧竞场,莫处君子身。
野策藤竹轻,山蔬薇蕨新。
潜歌归去来,事外风景真。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少隐嵩山,性介,少谐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年五十,得进士第,调溧阳尉。县有投金濑、平陵城,林薄蒙翳,下有积水。郊间往坐水旁,裴回赋诗,曹务多废,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奉。郑余庆为东都留守,署水陆转运判官。余庆镇兴元,奏为参谋,卒,张籍私谥曰贞曜先生。郊为诗有理致,最为愈所称。然思苦奇涩,李观亦论其诗曰“高处在古无上,平处下顾二谢”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长安羁旅行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
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
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
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
直木有恬翼,静流无躁鳞。
始知喧竞场,莫处君子身。
野策藤竹轻,山蔬薇蕨新。
潜歌归去来,事外风景真。
中文译文:
长安羁旅行
每十天理发,每次梳理都有飞扬的旅尘。
三旬九次宴饮,每顿饭都是简朴的贫瘠。
天地间万物都按时度过,独有我未察觉到春天的到来。
失去名望的人谁会来访问?一得志的人争相靠近。
直立的树木有宁静的栖翼,静静流淌的河水没有狂躁的鳞鱼。
始终明白嘈杂争斗的现场,没有地方可以安置君子之身。
散步于野外,拂过藤蔓和竹篱,轻盈灵动;
山间的野菜和蔓藤新鲜可口。
在回去的途中悄声吟唱,外界之事风景真实可信。
诗意和赏析:《长安羁旅行》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岁月静好的画面,通过日常琐事和自然景色来表达作者的感慨和思考。诗中提到的十天一理发和三旬九次宴饮,反映了作者过着简朴的生活,并有意强调自己的孤寂与独立。诗句中的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以及直木有恬翼、静流无躁鳞等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内心宁静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一句“潜歌归去来,事外风景真”,表达了作者在回归自然中领悟到真实的风景和人生的真谛。整首诗意境宽广,画面清新,通过描绘细节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关系,赋予了生活朴素而深邃的意义。
秦楼花发时,秦女笑相随。及到秋风日,飞来欲问谁。似厌栖寒菊,翩翩占晚阳。愁人如见此,应下泪千行。
我有一机,直下示伊。青天霹雳,电卷星驰。德山临济,棒喝徒施。不传之妙,於汝何亏。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冉冉青衫客,悠悠白发人。乱山孤驿暮,长路百花新。终岁行他县,全家望此身。更思君去就,早晚问平津。
圣贤不得见,道散固已久。学者多自贤,鲜肯事师友。颠冥声利中,悔吝皆自取。动言无媿作,未知果然否。寡过云未能,先圣欣善诱。凛凛孟氏言,几希异禽兽。参乎病知免,遂使启足手。宁知起易箦,又在此段后。吾侪况小人,气质素凡陋。以其所以养,孝道亦何有。勉前类水马,立处
渺渺长淮路,秋风落木悲。乾坤限南北,胡虏迭兴衰。志士言机会,中原入梦思。江湖好山色,都在夕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