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昌平道,千官历翠微。
霜封阴殿瓦,云染祀臣衣。
骑火通幽谷,岩钟散御帏。
仙游忆空乐,杳杳六龙飞。
《昌平道中晚作》是明代诗人林应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岁晚昌平道,千官历翠微。
霜封阴殿瓦,云染祀臣衣。
骑火通幽谷,岩钟散御帏。
仙游忆空乐,杳杳六龙飞。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在昌平道上的晚景,表现了明代时期的官员们在昌平道上行进的景象。诗中通过描写大自然的景色和官员们的活动,展现了一种富有诗意和宗教色彩的画面。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写自然景色和官员们的活动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一幅宏大而壮丽的场景。
首句“岁晚昌平道,千官历翠微”揭示了诗词的时空背景,年岁已晚,官员们在昌平道上行进。诗人用“昌平道”来象征着一种宁静、祥和的景象,而“千官历翠微”则暗示着官员们的众多和高贵。
接下来的两句“霜封阴殿瓦,云染祀臣衣”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宫殿的庄严和神秘。霜封的瓦片和被云雾笼罩的祭服,给人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骑火通幽谷,岩钟散御帏”通过运用意象和比喻,展示了官员们的活动。诗人将官员们形容为骑着火龙通行于幽谷之间,将岩钟的声音比作散落的帷幕,给人一种神奇和壮观的感觉。
最后两句“仙游忆空乐,杳杳六龙飞”则揭示了诗人的情感和联想。诗人回忆起仙游的快乐和空灵的音乐,将六龙的飞翔比作遥远而神秘的景象,给人一种超然和梦幻的感觉。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明代时期昌平道上官员们的活动和大自然的壮丽景色,给人一种宁静、祥和、庄严和神秘的感觉,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仙游和遥远景象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可中滋味欠些些,成就庐山笋蕨家。丐事子行黄苇渡,盟心人在白鸥沙。和羹户户俱煎卤,扫雪村村欲没靴。味及衲僧初偃月,圆通只个是生涯。
小人怀惠乃真情,酒炙能令死得生。倘使行觞不知味,向来修怨有羊羹。
骠骑极豪侈,后房多艳姬。可怜张净琬,不识半酣时。
西川狗,百姓眼。马包儿,御厨饭。
春事已如许,柳眼早依依。故园桃李何似,芳蕊想团枝。此地嵩高名里,信美元非吾土,清梦_绕洢。扶杖欲行乐,还使我心悲。对琴书,歌一阕,引千卮。昔曾系楫,今日投老叹吾衰。睡起推窗凝睇,失喜柔桑微绿,便拟作春衣。搔首长吟处,此意有谁知。
孔圣家邹鲁,儒风蔼典坟。龙骖回旧宅,凤德咏馀芬。入室神如在,升堂乐似闻。悬知一王法,今日待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