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匹马、东瀛烟树。
转首十年,旅愁无数。
此日重逢,故人犹记旧游否。
雨今云古。
更秉烛、浑疑梦语。
衮衮登台,叹野老、白头如许。
归去。
问当初鸥鹭。
几度西湖霜露。
漂流最苦。
便一似、断蓬飞絮。
情可恨、独棹扁舟,浩歌向、清风来处。
有多少相思,都在一声南浦。
张炎(一二四八~一三二○),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成纪,居临安(今属浙江)。俊裔孙。宋亡不仕,纵游浙东西以终,元仁宗延祐七年卒。平生工长短句,以春水词得名,因称张春水。有《山中白云词》。事见《山中白云词》卷首、冯沅君《张玉田先生年谱》(《双玉丛书》)。
《长亭怨(别陈行之)》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炎。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长亭怨(别陈行之)
跨匹马、东瀛烟树。
转首十年,旅愁无数。
此日重逢,故人犹记旧游否。
雨今云古。
更秉烛、浑疑梦语。
衮衮登台,叹野老、白头如许。
归去。
问当初鸥鹭。
几度西湖霜露。
漂流最苦。
便一似、断蓬飞絮。
情可恨、独棹扁舟,浩歌向、清风来处。
有多少相思,都在一声南浦。
译文:
我骑在匹马上,望着东方瀛洲的烟树。
转过头已是十年,旅途中的忧愁无数。
今天重逢,故人是否还记得我们的旧游?
现在的雨,承载了古时的云。
我手持烛光,心中犹如迷梦般困惑。
站在高台上,叹息岁月如流,白发如许。
我将要归去。
问问当初的鸥鹭,
曾经多少次经历了西湖上的霜露?
漂泊流离最辛苦。
就像是断蓬飘絮般无依无靠。
情感可恨,我独自驾着扁舟,在广阔的江湖中高歌,
迎接清风吹来的地方。
有多少相思之情,都在南浦的一声呼唤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游子离别后的怨念之情。诗人在马上眺望东方的烟树,回首已是十年,旅途中的忧愁无数。然而,当他与故人再次相逢时,他不确定对方是否还记得他们曾经一起的往事。现在的雨水使他感到仿佛置身于古代的时光之中,他手持烛光,心中充满困惑。登上高台,他叹息岁月的流逝,白发如雪。他即将归去,心中充满了对曾经的鸥鹭和西湖霜露的怀念。他感叹漂泊流离的辛苦,形容自己如同断蓬飘絮,无依无靠。然而,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独自驾着扁舟,在江湖中高歌,向着清风吹来的地方前行。他感慨地说,有多少相思之情,都在南浦的一声呼唤中。
这首诗词以离别和怀旧为主题,表达了游子在漂泊中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他对旧日情谊的珍视和对归乡的渴望。整首诗词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对故乡的眷恋。同时,诗中的对比手法也很巧妙,通过对古今、现实与梦境、旅途与归乡的对比,增强了对离别和归乡之情的感受力。整首诗词流畅自然,意境清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邂逅相逢两秃翁,亥年巳月巳时同。偶先一日敢争长,各及七旬俱固穷。尘世谁能吟鬓白,少年莫笑醉颜红。累朝南北兴亡事,合徵公为太史公。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故国伤心堕劫灰,流离北土却怜才。白头开府成何事,博得江南一赋哀。
扬旌北向顾南州,牧马东行向北愁。乱世奸雄还自叹,景升直与本初谋。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