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长相思》

上帘钩。
下帘钩。
夜半天街灯火收。
有人曾倚楼。
思悠悠。
恨悠悠。
只有西湖明月秋。
知人如许悠。

作者介绍

吴潜(一一九五~一二六二)(生年据《许国公奏议》卷二《再论计亩纳钱》“臣年二十三,蒙先皇帝亲擢之恩”推定),字毅夫,号履斋,宁国(今属安徽)人。渊弟。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授镇东军节度签判,改广德军。召爲祕书省正字,迁校书郎。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通判嘉兴府(《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权发遣府事。五年,迁淮西总领(《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歷知建康府、隆兴府、太平州、庆元府、平江府、镇江府、临安府。以言官论列,请致仕。起爲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改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徙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入爲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二年罢(《理宗本纪》三)。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再判庆元府,移判宁国府。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进封许国公(《理宗本纪》四)。景定元年(一二六○)以谏阻贾似道建储之议,谪建昌军,寻徙潮州。二年,责循州安置。三年卒于贬所(《理宗本纪》五)。有《许国公奏议》四卷。诗文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收辑遗文编爲《履斋遗稿》四卷,但所辑面不广。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吴潜诗,第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履斋遗稿》及《两宋名贤小集·四明吟稿》爲底本,第二、三卷以《开庆四明续志》所收之《四明吟稿》二卷爲底本,散见他书之诗编爲第四卷。

作品评述

《长相思·上帘钩》是宋代吴潜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长相思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上帘钩,下帘钩,夜半天街灯火收。
有人曾倚楼,思悠悠,恨悠悠,只有西湖明月秋。
知人如许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上帘钩和下帘钩的描绘,将诗人的思念之情与夜晚的景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夜深人静时,街道上的灯火逐渐熄灭,而诗人的思念却愈发浓烈。诗中提到有人曾倚楼,这暗示了诗人和他的爱人曾在这样的夜晚相聚,共同感受这份思念之情。思悠悠、恨悠悠,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的深沉。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西湖的明月秋色,这里象征着诗人孤独的心境。明月秋色的美丽和寂寞与诗人的心情相呼应,凸显了他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知人如许悠”,表达出诗人对爱人的了解和对其悠远心境的赞叹。

整首诗词以简练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远方爱人的无尽思念。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和明月秋色,诗人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离愁与外在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增强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这首诗词以简短而精炼的语句,以及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能够产生共鸣,引发对离别、孤独和爱情的思考。

  • 《金陵杂兴二百首》

    立夏连朝划地寒,看承芍药倩园官。秋千拆罢无聊赖,轩槛周遭绿一般。

  • 《塞下曲》

    紫塞晓屯兵,黄沙披甲卧。战鼓声未齐,乌鸢已相贺。燕然山上云,半是离乡魂。卫霍待富贵,岂能无乾坤。

  • 《清平乐》

    薰梅染柳。借得东君手。柳色梅香到樽前,摅写才华八斗。当年占梦佳辰。今年乐事尤新。日侍玉皇香案,钧天日月常春。

  • 《喻卖松者》

    莫嫌人不买,人亦爱苍翠。却是岁寒根,难种尘埃地。且归栽润底,映水成嘉致。他年苟合拱,采取不我弃。天子建明堂,此为栋梁备。

  • 《夏夜》

    乞骸安晚节,养疾卧空村。月暗枭鸣树,船归犬吠门。藜羹加糁美,黍酒带醅浑。稚子能勤学,灯前与细论。

  • 《和赵西里赋雪》

    谬守无奇只靠于,一编周易一炉烟。抽毫难出相如右,觅句敢居灵运前。酒酌山羊方饯腊,签鸣土鼓又祈年。何时独放扁舟往,淡月西古柳边。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