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尘缘外,如何更趁缘。
僧堂清富贵,道院小神仙。
饭饱休持钵,丹成莫卖钱。
但能了生死,何必问苍天。
胡仲弓,字希圣,号苇航,清源(今福建泉州)人。仲参兄。生平不见记载,据集中诗知其二赴春闱始中进士,初官县令,未几即以言事被黜。继爲绍兴府掾、粮料院官(《心泉学诗稿》卷四《寄胡苇航料院》),时间约在理宗宝祐六年(一二五八)前后(《戊午天基节口号》)。后弃官,以诗游士大夫间。有《苇航漫游稿》,已佚。《江湖后集》卷一二收其诗一百六十余首。清四库馆臣又据《永乐大典》辑爲《苇航漫游稿》四卷。 胡仲弓诗,前四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江湖后集》中之诗,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爲第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嘲赴缘僧道》是宋代胡仲弓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为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嘲赴缘僧道》
身在尘缘外,如何更趁缘。
僧堂清富贵,道院小神仙。
饭饱休持钵,丹成莫卖钱。
但能了生死,何必问苍天。
中文译文:
身处尘缘之外,如何能够更好地利用缘分。
僧庙清净富贵,道院中有小神仙。
饭食饱足时不必拿着钵,炼丹成功后不要去卖钱。
只要能够明白生死之理,又何必向苍天追问。
诗意:
《嘲赴缘僧道》通过对僧人和道士的生活状态进行嘲讽,表达了胡仲弓对尘世纷扰的看法。诗中提到的僧堂和道院,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修行方式。僧堂被形容为清净、富贵,而道院则被描绘为存在小神仙的地方。然而,诗人并不认同这些外在的物质追求,试图指出它们只是尘世中的幻象,不应成为修行的真正目标。
诗词的赏析:
这首诗词以嘲讽的口吻揭示了胡仲弓对世俗追求的不同看法。他认为身处尘世之外的修行者应当超越物质欲望,不被富贵、权势所诱惑。诗中的“饭饱休持钵,丹成莫卖钱”表明修行者不应沉迷于物质生活,而是应该专注于内心的修炼。
最后两句“但能了生死,何必问苍天”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死问题的思考。他认为,真正的修行者应该超越对苍天的追问,而是要通过悟透生死的真谛,超越生死的束缚。这种思想体现了佛教和道家对生死观的共通之处,强调超越个人命运的重要性。
整首诗词通过嘲讽的手法,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胡仲弓对修行者应有的态度和观念。他倡导超越物质欲望,寻求内心的自我解放和超越生死的境界。这种思想在宋代文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后世的文化和精神追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往年曾约郁金床,半夜潜身入洞房。怀里不知金钿落,暗中唯觉绣鞋香。此时欲别魂俱断,自后相逢眼更狂。光景旋消惆怅在,一生赢得是凄凉。
州青县白浙河濆,饱向苍龙阙下闻。鼓角自严寒海月,旌旗不动湿江云。风骚处处文章主,井邑家家父母君。长恐抱辕留不住,九天鸳鹭待成群。
风涛晚未止,鼓枻欲何之。穉齿便相识,摹上成别离。水香浮浦树,月露满江蓠。明日空凝伫,茫茫无处期。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我思洞庭橘,赤金三寸圆。磊落火齐珠,缀树团紫烟。病肺燥不治,嘘吐气欲然。玉醴埋九地,凿井不得泉。我欲涉洞庭,采橘秋云边。骇浪破我舟,蛟龙怒腾骞。安得万里风,吹落堕我前。
羡君耽读书,日夜论今古。虽复在家人,不见释手处。意求五车尽,未惜双目苦。蓬莱倚霄汉,简册充栋宇。学成擅囷仓,笔落走风雨。破笼闭野鹤,短草藏文虎。鬓须忽半白,儿女无复乳。知君不能荐,愧我终何补。偶来相就谈,日落久未去。归鞍得新诗,佳句烂如组。古风弃雕琢,遗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