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铁针,无鼻窍。
眼昏花,穿不过。
穿得过,云拥禅衣,风生木杪。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巖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朝阳穿破衲赞》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绍昙。这首诗词描绘了一种寓意深远的景象,通过表达死铁针无法穿过的眼昏花的状态,进而展现了穿得过的朝阳云拥禅衣和风生木杪的壮丽景象。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是:
朝阳穿破衲赞
死铁针,无鼻窍。
眼昏花,穿不过。
穿得过,云拥禅衣,风生木杪。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词句表现了一种寓意深刻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
诗中的"死铁针,无鼻窍"描绘了一种无生命的针尖,没有通气的窍孔,象征着凡尘世界的繁杂和束缚。"眼昏花,穿不过"表现了视力模糊,无法穿透眼前迷雾的状态,暗示着人们在世俗的纷扰中难以洞察真理。
然而,诗中出现的"穿得过"则带来了转折,朝阳的光芒穿透了衲袍,象征着智慧和启迪的到来。"云拥禅衣,风生木杪"则展现了一个壮丽的景象,云雾环绕着禅衣,微风吹拂在树梢上,给人一种宁静与自由的感受。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的对比,表达了禅修者在追求智慧和超脱于尘世之间的心路历程。通过死铁针和眼昏花的描述,诗人揭示了人们在世俗中的困境和迷茫,而朝阳穿透衲袍和云拥禅衣的描绘则象征着智慧和宁静的到来,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这首诗词通过意象的运用和对比的手法,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和启示,表达了禅修者追求心灵解放和境界升华的向往,也表现了宋代文人对禅宗思想的关注和追求。
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烂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
南国佳人至,北堂罗荐开。长裙随凤管,促柱送鸾杯。云光身后落,雪态掌中回。到愁金谷晚,不怪玉山颓。
风清日晚溪桥路。绿暗摇残雨。闲亭小立望溪山。画出明湖深秀、水云间。漫郎疏懒非真吏。欲去无深计。功名英隽满凌烟。省事应须速上、五湖船。
七百里山界,飞沙与乱云。虏骑择虚至,戍兵常忌分。啸聚类宿鸟,奔败如惊麕。难稽守边法,应敌若丝棼。
樟源岭下炼丹井,建德道间仙女泉。埋没只今谁汲引,信知名字托人贤。
南北东西俱我乡,聊从地主借绳床。诸公共得何侯力,远方新抄陆氏方。老去事多藜杖在,夜来秋到叶声长。蓬莱可托无因至,试觅人间千仞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