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何处自销忧。
直北看扬州。
朱雀桥边晚市,石头城下新秋。
昔人何在,悲凉故国,寂寞潮头。
个是一场春梦,长江不住东流。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据朱敦儒跋唐太宗赐韩王嘉《兰亭帖》“绍兴十六年时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号巖壑,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钦宗靖康初召授学官,辞归。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绍兴三年(一一三三),特补迪功郎(同上书卷六八)。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同上书卷九六)。六年,兼权兵部郎中(同上书卷一○六)。通判临安府。八年,爲枢密行府谘议参军(同上书卷一一九)。十四年,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十六年罢,十九年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桧推挽,起除鸿胪少卿,桧死依旧致仕(同上书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书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说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间,享年百岁左右(今人刘扬忠《关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巖壑老人诗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猎较集》若干卷(《后村诗话》续集卷四)、《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今存词集《樵歌》三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诗词:《朝中措》
朝中措,朝代:宋代,作者:朱敦儒。这首诗描述了登高望远时的情景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中文译文:
朝中措,登临何处自销忧。
直北看扬州。
朱雀桥边晚市,石头城下新秋。
昔人何在,悲凉故国,寂寞潮头。
个是一场春梦,长江不住东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着周围的景色,并借此思考人生的离别和流转。诗人登高望远,以期摆脱内心的烦忧。他直望北方,目光及及扬州的方向。他看到了朱雀桥边的晚市景象,也看到了石头城下新秋的景色。在这个美丽的景色前,诗人回忆起过去的人和事,感叹故国的凄凉,自己的孤寂。他感觉自己的经历就像一场春梦,而长江却不停地向东流去,时光不会停留。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城市景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观察,表达了对故国和人生变迁的忧伤和无奈之情。诗中的景物描写鲜明而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最后两句“个是一场春梦,长江不住东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性的认识。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通过景物的变化和流动,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示了作者对故国和逝去岁月的深情思念。
匆匆岁月为谁忙,静倚梅窗到夕阳。老菊不知秋已去,晚风时送短篱香。
敢将私谊哭斯人,文化神州丧一身。越甲未应公独耻,湘累宁与俗同尘。吾侪所学关天意,并世相知妒道真。赢得大清干净水,年年呜咽说灵均。
息念无如撄物何,一波才动引千波。试量方寸玲珑地,饾饤悲欢贮几多。
频年尽室依此行,意谢侏儒奉囊粟。今当舍竹去作吏,竹为嘿嘿如抱辱。嗟我作吏岂俗徒,虽非计然念则熟。如闻西江之水深无底,可以濯缨仍濯足。昔人一为功名误,置碑且虑变陵谷。那知立名自有道,未妨痛饮离骚读。人生于世譬于味,马肝不食宁非肉。弟当进德使有闻,兄亦自期无碌
莫恃芙蓉开满面,更有身轻似飞燕。不得团圆长近君,珪月鈋时泣秋扇。
君何忘我不交关,为我胜君便不闲。豹雾人须归豹谷,鸡栖车且游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