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茶》

书如香色倦犹爱,茶似苦言终有情。
慎勿教渠纨裤识,珠槽碎釜浪相轻。

作者介绍

郑清之(一一七六~一二五一),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鄞(今浙江宁波)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峡州教授。十六年,除国子录。因参预史弥远拥立理宗谋,获信任,宝庆元年(一二二五)除起居郎。二年,权工部侍郎,进给事中。绍定元年(一二二八),签书枢密院事。三年,爲参知政事。六年弥远卒,拜右丞相兼枢密使。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左丞相。三年,因天灾提举洞霄宫,家治小圃曰安晚,理宗亲书其匾。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復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九年,迁左丞相。十一年卒,年七十六,謚忠定。有《安晚堂集》六十卷,今残存六至十二七卷。事见《延祐四明志》卷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丞相忠定郑公行状》,《宋史》卷四一四有传。 郑清之诗,《安晚堂集》七卷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江湖后集》中多出底本之诗,编爲第八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九卷。

作品评述

《茶》是宋代诗人郑清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茶为主题,通过对书与茶的比喻,抒发了作者对茶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书如香色倦犹爱,
茶似苦言终有情。
慎勿教渠纨裤识,
珠槽碎釜浪相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一种比喻的方式,将书和茶进行对比,表达出作者对茶的独特情感。

首句“书如香色倦犹爱”,通过将书与香气进行联想,表达了作者对书的喜爱之情。这里的“香色倦”暗示着书的内容和意境已经被作者领略得差不多了,然而作者仍然对书的香气表示钟爱之情,这是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和热爱。

第二句“茶似苦言终有情”,将茶比作苦涩的言语,但却蕴含着深情。这句意味深长,表达了作者对茶的理解和感悟。茶虽然苦涩,但却能给人带来愉悦和满足,就像有时候生活中的艰辛和困难也能带来人生的真情实感。

最后两句“慎勿教渠纨裤识,珠槽碎釜浪相轻”,是作者对茶的品质和价值的警示。作者告诫人们不要让那些不懂欣赏茶的人来评判它的品质,因为这些人可能只注重外在的华丽和繁复,而忽视了茶的内在精髓。珠槽和碎釜都是与茶相关的器具,诗中的意象传达了珠槽作为贵重器物,碎釜作为平凡物品的对比,强调茶的真正价值在于内在的品质和精神内涵,而不是外表的华丽。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书与茶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茶的喜爱和对于人生境遇的思考。茶作为一种普通而珍贵的饮品,承载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内在价值的追求,鼓励人们珍惜内在的美好,不被外在的浮华所迷惑。同时,这首诗词也启示人们在品味茶的同时,也应该学会品味生活,从茶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更加深刻的眼光去感受和体验人生的点滴。

  • 《小桥》

    落花如雪马蹄香,几树黄鹂欲断肠。行到小桥春影碧,一沟晴水浸垂杨。

  • 《泊昭亭山下得亭字》

    云中峰午午,潭上树亭亭。久作大梁客,贫留小阮醒。滩愁江舸涩,祠信楚巫灵。日暮渡头立,山歌不可听。

  • 《山居午睡起弄花三首》

    浸得荷花水一盆,将来洗面漱牙根。凉生须鬓香生颊,沉麝龙涎却是村。

  • 《水亭》

    岁律行将变,君恩竟未回。门前即潮水,朝去暮常来。

  • 《宴胡楚真禁所》

    人生固有命,天道信无言。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请室闲逾邃,幽庭春未暄。寄谢韩安国,何惊狱吏尊。

  • 《吊天竺海月辩师三首》

    欲寻遗迹强沾裳,本自无生可得亡。今夜生公讲堂月,满庭依旧冷如霜。生死犹如臂屈伸,情钟我辈一酸辛。乐天不是蓬莱客,凭仗西方作主人。欲访浮云起灭因,无缘却见梦中身。安心好住王文度,此理何须更问人。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