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如铅汞流丹灶,石似珊瑚出海涛。
不会当时融结意,区区虽巧亦何劳。
阮阅,字闳休,一字美成,号散翁,又号松菊道人,舒城(今属安徽)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清康熙《舒城县志》卷一二),初爲钱塘幕官(《苕溪渔隠丛话》前集卷一一)。曾自户部郎责知巢县(《舆地纪胜》卷四五)。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晋陵县(《咸淳毗陵志》卷一○)。宣和间知郴州(明万历《郴州志》卷二)。高宗建炎初知袁州(《郡斋读书志》附志二)。着有《巢令君阮户部词》一卷(《皕宋楼藏书志》卷一一九),《总龟先生松菊集》五卷(《郡斋读书志》附志二),均佚;《诗话总龟》、《郴江百咏》,行于世。阮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郴江百咏》爲底本,参校明万历《郴州志》、清《宋人集》丙编宜秋馆本《郴江百咏辑补》(简称宜秋馆本)等,编爲第一卷;诸书散见的阮诗编爲第二卷。
《郴江百咏并序·兜率岩》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阮阅。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泉水像铅汞一样从丹砂炉中流出,
岩石像珊瑚一样从海浪中冒出。
当时的意境难以言喻,
纵使技巧再巧妙,又有何用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兜率岩的景色,通过对泉水和岩石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艺术表达的思考。
首先,作者用泉水比喻兜率岩上流动的瀑布,形容泉水如同铅汞一样流动。铅汞是一种重金属,流动缓慢而沉重,这样的比喻使读者感受到了泉水的柔和而平缓,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其次,作者用岩石比喻兜率岩的形状,形容岩石如同珊瑚一样冒出。珊瑚是海洋生物,其形态各异,美丽而多样。通过这个比喻,作者展示了兜率岩的独特和壮美,使读者感受到了自然景观的神奇和美好。
然而,作者在诗的结尾提出了一个思考:当时的意境难以言喻,纵使技巧再巧妙,又有何用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艺术表达的思考。诗人认为,尽管诗词的技巧再巧妙,但难以完全捕捉到当时的景色和情感,艺术表达的局限性使得诗人感到无奈。这也是对艺术表达的一种自省,同时也启示读者要珍惜当下的美好,因为美好的瞬间往往是无法被准确地再现和捕捉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兜率岩的景色,通过对泉水和岩石的比喻,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艺术表达的思考。它展示了自然的壮丽和艺术的局限,引发读者对美好和艺术的思考与反思。
征衣浪自染京尘,骨相终寒不是清。大似有缘乘下泽,多应无分直承明。
偶献子虚登上第,却吟招隐忆中林。春萝秋桂莫惆怅,纵有浮名不系心。
平常行一步,却不堕平常。尽道脚长短,谁知脚短长。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瓶钵绕禅衣,连宵宿翠微。树开巴水远,山晓蜀星稀。识遍中朝贵,多谙外学非。何当一传付,道侣愿知归。
铜壶滴漏初昼,高阁鸡鸣半空。催启五门金锁,犹垂三殿帘栊。阶前御柳摇绿,仗下宫花散红。鸳瓦数行晓日,鸾旗百尺春风。侍臣踏舞重拜,圣寿南山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