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当日亦飞升,金笋无根不复生。
惟有明皇留辇处,至今云雾半山横。
邹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陈满堂》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邹浩。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满堂当日亦飞升,
金笋无根不复生。
惟有明皇留辇处,
至今云雾半山横。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叫陈满堂的人物。他在当天也像其他人一样飞升到了天上,但金竹笋却没有根,无法再次生长。只有明皇留下的辇车仍然存在,至今仍在云雾弥漫的半山处。
赏析:
这首诗词虽然文字简短,但通过几句意象丰富的描述,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陈满堂代表着普通人,他和其他人一样有追求升仙的愿望,但金竹笋没有根的比喻暗示着他们的理想和追求缺乏根基和基础,无法长久存在。
与此同时,诗中提到明皇留下的辇车,象征着权力和权威的象征。云雾弥漫的半山处则增加了一种神秘和超凡的氛围。这种对权力与追求的对比,暗示了普通人的追求往往是虚无缥缈的,而权势和权威却能长久地存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表达,寓意深远地揭示了人生中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以及权力对人生的影响。它引发读者对于追求与现实、权力与追求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意义。
半岭逢仙驾,清晨独采芝。壶中开白日,雾里卷朱旂。猿鸟知归路,松萝见会时。鸡声传洞远,鹤语报家迟。童子闲驱石,樵夫乐看棋。依稀醉后拜,恍惚梦中辞。海上终难接,人间益自疑。风尘甘独老,山水但相思。愿得烧丹诀,流沙永待师。
狐公韵胜冰玉肌,字则未闻名季狸。误随齐相燧牛尾,策勋封作糟丘子。子孙世世袭膏梁,黄省子鱼鸿鴈行。先生试与季狸语,有味其言须听取。
曲台晴好望,近接梵王家。十亩开金地,千株发杏花。带云犹误雪,映日欲欺霞。紫陌传香远,红泉落影斜。园中春尚早,亭上路非赊。芳景偏堪赏,其如积岁华。
衰发萧萧老郡丞, 洪州又看上元灯。羞将枉直分寻尺, 宁走东西就斗升。吏进饱谙箝纸尾, 客来苦劝摸床棱。归装渐理君知否? 笑指庐山古涧藤。
清静全胜欲界天,逍遥不减地行仙。众中莫怪人嫌老,十五年前本命年。
两经辟命住秦关,府罢东随相国还。物态当时倾附后,人情今日有无间。青门雨送归行色,白酒风吹上别颜。相见去留终不改,只应同里与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