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来识面苦无因,今日升堂叙所亲。
岂爱潇湘为隐地,故嗟伊洛涴风尘。
周程授受源流远,广受声名物望均。
诏旨已闻班郡绂,徵书看即动蒲轮。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呈郭峡州二首》是宋代赵蕃所作的诗词。这首诗以郭峡州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乡里亲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感叹。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乡里来到这里见面的机会不多,今天升堂叙谈亲友之情。岂料潇湘之地却成了避世之所,因此感慨着伊洛河的尘土飘扬。古往今来的官员授受之道源远流长,广为人知的声名和物质期望都平均分布。而皇帝的诏令已经传到了班州,征召书信一到就要立即动身踏上征途。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乡里亲友难得相见的苦闷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官场生活的困境和无奈。作者借用了潇湘和伊洛河两个地名,暗示他身处遥远的地方,远离故土的亲人和朋友。他对官场的生活感到厌倦,认为这是一片尘土飞扬的地方,而遥远的潇湘之地却成了他避世的理想之所。
诗中提到的周程、班郡绂等名词,暗指官场中的官员和官职。周程指的是古代官员的授受之道,强调官场中的传承和延续;班郡绂则指的是官员的服饰,体现了作者对官场的期望和渴望。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乡里亲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遗憾。通过对乡情和官情的对比,赵蕃展现了一个身处官场的文人的心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朝见一片云,暮成千里雨。凄清湿高枝,散漫沾荒土。
西风忽报雁双双,人世心形两自降。不为鱼肠有真诀,谁能梦梦立清江。
揽衣起兮望秋河,濛濛远雾飞轻罗。蟠桃树上日欲出,白榆枝畔星无多。
玉界琼田处处村,群山缭白晓云昏。圣君缟素天垂应,三白飞花奉至尊。
昔君困虀盐,蓬首窗下读。秋萤屡乾死,明月以为烛。麻衣肘欲穿,才换一袍绿。岂知冷淡债,十载偿未足。书斋开冰厅,败壁数椽屋。横经缀鹄鹭,未省进凫鹜。穷通更事耳,裘扇有反覆。直今张罗地,便恐车击毂。先生粲可流,示现著冠服。从渠势炙手,了不见凉燠。小诗应大笑,笑我
门风是相门,积庆岂须论。祖德书仪在,科名榜帖存。政声闻牧竖,墨迹见花村。物论将徵用,多应入谏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