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沫遇穷能一煦,莺声得意亦相求。
近来无复友朋义,独善颇为鱼鸟羞。
今日指心论皎皎,明朝掉臂逐悠悠。
世间唯我交夫子,忧喜同怀二十秋。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呈陆革进士》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对友情的思念,以及对知音的珍视。
诗词中文译文:
鱼沫遇穷能一煦,
莺声得意亦相求。
近来无复友朋义,
独善颇为鱼鸟羞。
今日指心论皎皎,
明朝掉臂逐悠悠。
世间唯我交夫子,
忧喜同怀二十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来自于作者强至的内心感受和生活经历。诗人描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价值观和境遇,以及对友情的思念。
首先,诗人用鱼沫遇穷能一煦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仍能给予温暖和帮助他人的精神。这种鱼沫般的行为在一片竞争和冷漠的社会中显得难能可贵。
其次,诗人提到莺声得意亦相求,暗示自己渴望得到赏识和理解。他希望他的才华和努力能够被他人所认同和回应,寻找到知音。
然而,近来却找不到真正的友朋义,这让诗人感到孤独和失望。在当时,诗人面对的可能是朋友间的疏远、社交圈的变迁等现实问题,这使得他的独善被视为异类而让鱼鸟们感到羞愧。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夫子的敬仰和向往。夫子是指孔子,作者将其视为世间唯一能够真正理解自己的知音。诗人认为,无论是忧伤还是喜悦,只有夫子能与他共同体会和理解,这种理解与共鸣已经延续了二十个秋天。
整首诗通过对自身境遇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友情和知音的追求,以及对孤独的苦闷和对夫子的赞美。诗人借用鱼沫和鸟羞的意象,传达了自己的独特性格和价值观,并表达了对真正友谊的渴望和对夫子关系的珍视。
雪山有缘,白首重来,信不偶然。怅怆凄未洗,平戎何策,英灵不绝,赖蜀多贤。耆旧二三,甲兵百万,力障狂澜回巨川。秋声静,共巍楼把酒,自足筹边。何人为我笺天。焉用此客星留井躔。正柴桑栗里,稻肥蟹健,松江笠泽,莼美鲈鲜。百计求闲,一归未得,便得归闲能几年。持公赋,
池冰动处水生澜,未觉今朝抵死寒。便恐雪销难再得,不辞鞋湿数来看。
相逢多别酒,归路欲何之。江水曹娥庙,湖山贺监祠。乡愁兼雨重,旅望入秋悲。倘忆江东侣,论文复几时。
人间盛事古难并,结发相看两寿宁。彤管忽成贤母傅,紫霄独耀老人星。
晴风丽日,算东君、坼遍梅心桃萼。独有名花开殿后,一笑嫣然如昨。黄袂层肤,霞冠高拥,多态春才觉。雨巾风帽,故人来趁花约。好是罗绮添春,香风环坐,半醉金钗落。老去心情难似旧,手捻花枝为乐。麝馥萦愁,妆花凝恨,莫惜金荷酌。酒阑花睡,梦魂重到京洛。
孺子祠堂插酒旗,游人那解荐江蓠。白鸥欲下还惊起,曾见陈蕃解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