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初出炯如冰,未许余花似我能。
太息天公不加意,放教风雨苦侵陵。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呈潘潭州十首》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梅花初出炯如冰,
娇艳的梅花初次绽放,洁白晶莹如冰雪一般。
未许余花似我能。
不容许其他花朵与我相媲美。
太息天公不加意,
天公似乎并不赐予我特别的关注,
放教风雨苦侵陵。
反而任由风雨苦苦侵袭。
诗词以描绘梅花的初放为起点,梅花的美丽被表现得犹如冰雪一般明亮耀眼。作者自比梅花,自信地宣称没有其他花朵能与自己相媲美。然而,诗中表达了一种遗憾和无奈的情绪。作者感叹天公似乎对自己并不特别青睐,反而放任风雨的侵袭。这种情感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不满,也体现了宋代士人对命运的无奈感。
这首诗词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自信与无奈。梅花被赋予了高洁的形象,而作者则以梅花为喻,表达了对自身才能和独特性的自豪感。然而,作者也意识到自己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感叹自身的努力得不到天公的垂青,反而遭受风雨的磨难。整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命运不公的抱怨与无奈,同时也蕴含了士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与自省。
流年五十前,朝朝倚少年。流年五十后,日日侵皓首。非通非介人,谁论四十九。贤哉蘧伯玉,清风独不朽。
不赋杜鹃三十秋,今愁不比昔时愁。杜鹃岂是催春去,为见春来啼不休。
沩水闻贞媛,常山索锐师。昔忧迷帝力,今分送王姬。事等和强虏,恩殊睦本枝。四郊多垒在,此礼恐无时。
出门处处皆桃李,我独呻吟一室中。只道有诗敺疟鬼,谁知无檄愈头风!
不问人间事,连年鸟外居。白云吟次见,青壁醉来书。扫石秋苔駮,开窗夜月虚。于时已无念,生计有樵渔。
岁月蹉跎发已丝,埋头自笑有书痴。故人倘解怜清好,归去山记补缺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