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官本欲救饥寒,欲逭啼号政尔难。
不是贤侯任吾耻,未容陋巷乐瓢箪。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呈潘潭州十首》是宋代诗人赵蕃创作的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微不足道的官员身份,本心是想要帮助人民摆脱饥寒之苦,但面对种种困难和阻碍,他感到无力回天。作者表示自己并非贤能之辈,不能担当起治理国家的责任,因此对于贫穷的陋巷中的普通百姓,也无法给予他们快乐和希望。
这首诗词中蕴含着深刻的诗意。首先,通过描述自己微不足道的官职和无法解决民众问题的无奈,赵蕃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无力感和无奈感,同时也抒发了他对国家治理能力的自责和不满。其次,通过对贤能之才的渴望和对贫穷人民困境的关注,诗人展现出一种关怀之情和对社会不公的反思。最后,诗人以自己的微官身份作为对比,突显了社会阶层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的存在,呼吁社会对贫困阶层给予更多关注和关怀。
这首诗词赏析中,赵蕃以自己微不足道的官职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民的疾苦。通过对自身的自责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诗人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社会公正的向往。这种温情的关怀和对社会不平等的思考,使得这首诗词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人文关怀,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微官本欲救饥寒,
欲逭啼号政尔难。
不是贤侯任吾耻,
未容陋巷乐瓢箪。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过读者对作者的内心独白的感悟,引发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它提醒人们要关注社会底层的困苦和不公,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实现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环境而奋斗。
夜月流瑶圃,春风满玉都。篱疏先剥落,树密正模糊。乱点横烟鴈,惊啼失木乌。醉魂方浩荡,风袖不支梧。
秋漠漠。登临常羡东飞鹤。东飞鹤。一襟乡泪,为君双落。明年不负黄花约。故人须我归舟泊。归舟泊。荆溪亭下,晚秋寒薄。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
黄梅青李夏方装,新绿池塘浴小凫。此日猫头寒百玉,他时鸿喙煮明珠。白头偷果从渠乐,绣眼穿花不我虞。更有长愁无遣处,只今细柳映新蒲。
芬陀利出盆池上,妙时薰我三生障。月明风细愈严净,政恐下有威光藏。
芍药新移种,红拳餐万雏。看来已可爱,未问有花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