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丛林一唾捐,收身微笑寄湖边。
此生直欲看山老,不住真为出世贤。
野屐懒穿双露脚,云裘嫌重右披肩。
人间万事都无著,独与风骚有爱缘。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承天元长老弃本寺寄净慈以诗戏之》是宋代诗人强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城里丛林一唾捐,
收身微笑寄湖边。
此生直欲看山老,
不住真为出世贤。
这首诗词开篇以城市为背景,描述了诗人弃绝尘世的态度。丛林意味着城市的喧嚣和纷扰,而诗人却毫不留恋地将之一扔,微笑着将自己的心灵寄托到湖边,表达了他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追求。他表示此生的愿望就是看着山水变老,而不是停留在尘世的虚名和功利之中。
野屐懒穿双露脚,
云裘嫌重右披肩。
人间万事都无著,
独与风骚有爱缘。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自己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他懒散地穿着草鞋,露出双脚,表示对于世俗的束缚不屑一顾。同时,他嫌弃云裘过重,表示不愿过于奢华和富贵。他认为人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虚幻的,对物质追求不感兴趣,他独自追求风雅和情趣,这是他真正所爱的。
整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强至摒弃尘世荣华富贵,追求自由自在的心境和生活态度。他将自己的心灵寄托于自然山水之间,摒弃了名利之争,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这种追求自然、超脱尘俗的精神,反映了宋代士人的一种理想生活态度,同时也是一种对世俗束缚的抗争和反叛。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
二毛生镜日,一叶落庭时。老去争由我,愁来欲泥谁。空销闲岁月,不见旧亲知。唯弄扶床女,时时强展眉。
雨余春涧水争分,野雉双飞过古坟。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
北望直百里,峨峨千仞青。断虹迎日尽,飞雨带龙腥。阴壑烟云畜,阳崖草木灵。登临终不厌,时许到兹亭。
雨后烟景绿,春水涨桃花。系舟溪上,笋舆十里达平沙。路转峰回胜处,无数青荧玉树,缥缈羽人家。楼观倚空碧,水竹湛清华。纵幽寻,携蜡屐,上苍霞。古仙何在,空馀药灶委岩洼。他日倘然归老,乞取一庵云卧,随分了生涯。底用更辛苦,九转炼黄芽。
竹底春从雪底归,烦君抱送玉婴儿。白头无复迎船喜,只供江鱼作许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