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呈浙西张提仓》

老掾当年意已倾,执鞭虽晚眼仍青。
绣衣公子初云汉,璧水先生尚典刑。
负弩前驱容漫叟,下帷覃思愧玄经。
催科欲付翻羹手,照我山行定几星。

作者介绍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呈浙西张提仓》是宋代袁说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老掾当年意已倾,
执鞭虽晚眼仍青。
绣衣公子初云汉,
璧水先生尚典刑。
负弩前驱容漫叟,
下帷覃思愧玄经。
催科欲付翻羹手,
照我山行定几星。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袁说友对张提仓的敬意和赞美。诗人称呼张提仓为"老掾",意指他年事已高,但依然怀揣着年轻时的抱负和热情。虽然他执掌权鞭的时机有些晚,但他的眼神依然明亮,充满着朝气和活力。诗人将张提仓比作绣衣公子,形容他初涉政治舞台时的风采如同刘邦初登上汉王之位。而"璧水先生"则指他执掌刑名之责,象征着他在司法领域的才华和执着。

诗人以"负弩前驱容漫叟,下帷覃思愧玄经"来表达对张提仓的崇敬和敬佩之情。这两句诗意味深长,表达了诗人对张提仓的敬重和钦佩。"负弩前驱"暗指张提仓在政治上的先驱地位,容颜虽已有衰老之态,但依然怀揣着年轻时的抱负和追求。"下帷覃思愧玄经"则表达了诗人对张提仓学识渊博的敬佩之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远不及他,因此感到愧疚。

最后两句"催科欲付翻羹手,照我山行定几星"表达了诗人对张提仓在政务上的能力和手腕的赞赏。"催科欲付翻羹手"意指张提仓在催促科举进程方面表现出的才干,显示出他在政务方面的能力和决断力。"照我山行定几星"则以山行为比喻,表示诗人相信张提仓在政务上能够取得重大成就,引领国家走向繁荣和光明。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张提仓的称颂和赞美,展现了袁说友对他的敬佩和钦佩之情。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意象的手法,巧妙地将张提仓与历史上的伟人和典型形象相联系,突出了他在政治和司法领域的才华和成就。诗人以自己的视角和感受,将张提仓塑造成一个令人敬重和仰慕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他的赞美和对他未来发展的期许。

整首诗词既表达了对张提仓个人的赞美,也蕴含了对政治、学问和社会进步的思考和期待。通过对个人才华和能力的赞颂,诗人也间接着,通过对个人才华和能力的赞颂,诗人也间接表达了对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的期望。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袁说友对张提仓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示了宋代士人对政治家和才子的崇拜和追捧。

这首诗词通过抒发情感和赞美对象的特质,展示了袁说友对张提仓的敬重和信任。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政治、学问和社会进步的追求和期待。整体上,这首诗词充满了对人才的赞美和对社会进步的期待,展示了宋代士人追求政治和学术发展的精神面貌。

  • 《题桃花夫人庙》

    一树桃花发,桃花即是君。空祠临野水,何处觅行云。事迹樵人说,炉香过客焚。雨添碑上藓,难读古时文。

  • 《{上艹中大下虫}》

    一{上艹中大下虫}何唧唧,吟落儿童心。只在竹篱外,篝灯无处寻。

  • 《戏简王尉》

    半床明月老秋风,未必诗人一例穷。比似乐天犹欠在,是非已落酒杯中。

  • 《南乡子 於公索幻化》

    幻化色身绕。电脚余光水面泡。忽有忽无*速甚,如飚。过隙白驹旋旋飘。何不悟虚嚣。早早回头养玉苗。苗上金丹光泼泼。彰昭。透过云衢

  • 《句》

    落花水暖千船聚,芳草春深一鹤归。

  • 《自齐山借舟泛湖还家》

    十里平湖漫不流,晚风吹浪打行舟。定知归得侵灯火,家在菰蒲最尽头。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