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食非为贫,妻病妾且死。
晨爨不暖釜,朝饭亦辍匕。
遗我我所恤,食我我所耻。
我耻曾我求,我恤宁我止。
应乏岂在丰,赴义实未鄙,漂母殊下乡,为惠得终始。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持国遗食》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的贫困与清贫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贫困状况的思考和反思。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乞食非为贫,
妻病妾且死。
晨爨不暖釜,
朝饭亦辍匕。
遗我我所恤,
食我我所耻。
我耻曾我求,
我恤宁我止。
应乏岂在丰,
赴义实未鄙。
漂母殊下乡,
为惠得终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身贫困的境遇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贫困状态的忧虑和思考。诗中的“乞食非为贫”表明作者并非因自己贫穷而乞讨,而是因为妻子患病,妾也已经去世,导致生活困难,不得不乞求食物。
诗中描绘了作者清晨生火取暖的场景,但火炉不温,锅炉也不热,即使早饭也无法继续吃下去。这种贫困的生活状况令作者感到羞耻,他不愿意依靠他人的施舍生活,而是希望能够自力更生。
诗中的“遗我我所恤,食我我所耻”表达了作者对他人所赐食物的感激之情,但又对自己乞食的境遇感到羞耻。他表示自己羞于向他人乞求,宁愿停止乞讨,也不愿意接受不义之物。
作者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决心。他认为自己的贫困并非因为社会资源不足,而是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创造财富。他宣称自己甘愿贫穷,也不会轻视那些为了正义而放弃富裕的人。在诗的结尾,作者提到自己的母亲下乡漂泊,为了别人的利益而奉献,这种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令作者深感敬佩。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揭示作者的贫困状况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贫困和不公的批判,展现了他对于正义和母爱的赞美。诗中流露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贫困境遇的思考,以及对于人情世故的反思。
寺接江声秋月上,楼依野色夕禽还。
归去来兮觉今是,不知我者谓何求。
忆昔闲居日,端二逢始生。升堂拜亲寿,抠衣接宾荣。载酒出郊去,江花相送迎。诗歌和盈轴,铿戛金石声。于时果何时,朝野方休明。人生足自乐,帝力无能名。譬如江海鱼,与水俱忘情。讵知君父恩。天地同生成。旄头忽堕地,氛雾迷三精。黄屋朔风卷,园林杀气平。四海靡所骋,三年
周邦咸喜,式歌且舞。于时语语,厥声载路。
文明遍禹迹,鳏寡达尧心。正在亲人守,能令王泽深。朝廷多秀士,熔炼比精金。犀节同分命,熊轩各外临。圣主赋新诗,穆若听薰琴。先言教为本,次言则是钦。三时农不夺,午夜犬无侵。愿使天宇内,品物遂浮沉。寄情群飞鹤,千里一扬音。共蹑华胥梦,龚黄安足寻。
长年肉食定何功,乞汝豚足且慰穷。猿臂将军应老矣,南山忽忆夜弯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