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斋独语复书空,闲对林塘思少同。
霜叶声乾飘夕照,露荷香冷泣秋风。
时平偶作青衫吏,心老浑如白发翁。
昨夜渭川归好梦,一船烟雨打孤篷。
寇准(九六二~一○二三),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移大名府成安县。累迁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淳化二年(九九一),拜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四年,罢知青州。五年,拜参知政事。至道二年(九九六),罢知邓州。真宗即位,迁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咸平六年(一○○三),迁兵部侍郎,爲三司使。景德元年(一○○四),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同年冬,契丹攻宋,准力谏真宗亲征,至澶州(今河南濮阳),迫成和议,是爲“澶渊之盟”。三年罢相,爲刑部尚书,知陕州。后迁兵部尚书,入判都省。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復拜同平章事、枢密使。八年罢。天禧三年(一○一九),又授同平章事,充景灵宫使。四年六月,坐与周怀政谋请太子监国、禁皇后预政、奉真宗爲太上皇事,罢相,封莱国公,寻贬道州司马。干兴元年(一○二二),再贬雷州司户参军。仁宗天圣元年,以疾卒于雷州,年六十二。后十一年,诏復太子太傅,赠中书令、莱国公,又赐謚忠愍。有《忠愍公诗集》三卷,集前附有孙汴所撰神道碑。《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寇准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嘉靖间蒋鏊刻《忠愍公诗集》三卷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间吴调元辨义堂刊《寇忠愍公诗集》三卷本(简称吴本),清初《两宋名贤小集》钞本所收《寇莱公集》七卷本(简称集本)。採录清鲍廷博校记(简称鲍校)、劳权校记(简称劳校)、近人傅增湘校记(简称傅校)、张元济校记(简称张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彭元瑞知圣道斋钞本、李文田跋钞本,俱系出自蒋本、吴本,然四库本补了各本残缺的文字,少数异文有参考价值,故亦出校记注明。另辑得集外诗十五首,编爲卷四。《宋诗纪事》所收《春恨》一首,系唐人来鹄所作,今归诸附录。
《池上秋书》是宋代文学家寇准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天的池塘边寂静的景象,表达了寂寞、思乡和岁月流转的情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虚斋独语复书空,
闲对林塘思少同。
霜叶声乾飘夕照,
露荷香冷泣秋风。
时平偶作青衫吏,
心老浑如白发翁。
昨夜渭川归好梦,
一船烟雨打孤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在一个秋天的池塘边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诗的开篇,作者独自坐在空荡的斋房里,对着空白的书籍,孤寂地自言自语,显现出一种寂寞无人的境遇。
接下来,作者描述了自己静静地对着林塘思念着与自己年少时的伙伴,这种对往昔友情的怀念和思念,通过对林塘的凄美描绘,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内心的寂寞和孤独。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运用了秋天的自然景物来烘托自己的情感。他描绘了飘落的霜叶在夕阳的映照下发出干燥的声音,湖上的荷花在秋风中透露出冷香,并以此比喻自己内心的泪水。这些景物的描绘既展示了秋天的美丽,又增添了一种忧伤和寂寞的氛围。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寇准的身份和心境。他曾担任过平民百姓的官员,但此时已年老心悲,感觉自己的心态就像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昨夜他在渭川上做了一个美好的梦,但一觉醒来,却只有一船烟雨打在孤独的篷上,这暗示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总体来说,寇准的《池上秋书》通过对秋天池塘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孤独、思乡以及对光阴流逝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比喻手法,使得作品充满了忧伤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踪迹由来久避秦,洞门深锁古台春。落花只为随流去,便有寻芳拾翠人。
儒风凋落尽,生意仅如丝,一自先生死,深为吾道悲。颓波谁砥柱,善类孰纲维。有子森如玉,斯文想未衰。
早辞平扆殿,夕奉湘南宴。香兔抱微烟,重鳞叠轻扇。蚕饥使君马,雁避将军箭。宝柱惜离弦,流黄悲赤县。理钗低舞鬓,换袖回歌面。晚柳未如丝,春花已如霰。所嗟故里曲,不及青楼宴。
岭南为郡带名曹,万里江山兴咏饶。皇宋声诗归雅正,有唐门地本逍遥。雪霜思苦虽侵鬓,金紫恩深已佩腰。旧草满囊胜薏苡,几联乘醉写芭蕉。进来圣主回天眷,抄逐蛮僧过海潮。何事曹南得披览,韶程风什似闻韶。
喧卑背城市,旷荡临溪水。车流溯绝壁,河润及桃李。居人有佳思,过客得新喜。中桥一回顾,欲入迷所自。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