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山下长亭路,明月临关。
明月临关。
几阵西风落叶干。
新词谁解裁冰雪,笔墨生寒。
笔墨生寒。
曾说离愁千万般。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丑奴儿(和陈簿)》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表达了离愁别绪和思乡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鹅湖山下长亭路,明月临关。
明月临关。
几阵西风落叶干。
新词谁解裁冰雪,笔墨生寒。
笔墨生寒。
曾说离愁千万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鹅湖山下的长亭路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明亮的月光洒在关口上,照亮了周围的一切。诗中多次重复"明月临关"这一句,通过反复的表述,加深了诗词的意境和节奏感。
诗中提到了几阵西风落叶干,暗示着秋天的到来,树叶纷纷飘落。这里的西风和落叶都寓意着离别和离愁。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新词谁解裁冰雪,笔墨生寒",表达了他内心的孤寂和冷落。"新词"代表新的感受和体验,而"裁冰雪"则比喻词曲的创作。然而,这些新的感受和创作却无法解除他内心的寒冷和孤独。
诗的最后一句"曾说离愁千万般"表达了诗人对离愁别绪的感受。离愁是指离别之情,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苦的深刻体验,以及离别之情的繁多变化。
整首诗词以秋夜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西风落叶和冷寂的笔墨,表达了辛弃疾内心的离愁别绪和思乡之情。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示了辛弃疾对离别和孤独的深刻体验,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思考和追求。
腊尾春头半月期,寒欺人日雪销迟。才升晴旭扶桑树,便拂东风细柳枝。和气满城真可掬,丰年击壤已先知。侏儒温饱皇天赐,行续中和乐职诗。
红亭出鸟外,骏马系云端。万岭窗前睥,千家肘底看。开瓶酒色嫩,踏地叶声干。为逼霜台使,重裘也觉寒。
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
乐游春苑望鹅毛,宫殿如星树似毫。漫漫一川横渭水,太阳初出五陵高。王屋南崖见洛城,石龛松寺上方平。半山槲叶当窗下,一夜曾闻雪打声。
步出城西门,春岸多流水。戺戺沙雁去,茷々江云起。居民亦何事,南亩将耘耔。提携汀沙际,吴语烟雾里。自予离兵燹,廿载劳转徙。归来展游眺,泫然怀我里。余年幸有待,萑菅终可理。
秋高风急雁来初,久客松江岂为鲈。好梦不成人睡觉,半窗残月夜灯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