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佳人淑且真。
雪为肌骨月为神。
烛前花底不胜春。
倚竹袖长寒卷翠,凌波袜小暗生尘。
十分京洛旧家人。
张孝祥(一一三二~一一七○),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歷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第一。方第,即上疏言岳飞冤狱,忤秦桧,授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桧死,召爲秘书省正字,累迁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爲御史中丞汪彻劾罢。寻起知抚州。孝宗即位,知平江府。召爲中书舍人,迁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贊军事。领建康留守。力贊张浚主战,爲宰相汤思退所忌,以张浚党落职。思退罢,起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復以言者罢。俄起知潭州,权荆湖南路提点刑狱,迁知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干道五年(一一六九),因疾力请归养侍亲,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六年,卒。年三十九。有《于湖集》四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宣城张氏信谱传》,《宋史》卷三八九有传。 张孝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慈谿李氏藏宋刊《于湖居士文集》(其中诗十一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丑奴儿》是宋代文学家张孝祥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绝代佳人淑且真。
雪为肌骨月为神。
烛前花底不胜春。
倚竹袖长寒卷翠,
凌波袜小暗生尘。
十分京洛旧家人。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位绝世佳人的美貌和气质。她善良纯真,如雪一般洁白,如月一般神秘。她站在烛光下,花朵簇拥在她脚下,却仍然无法与她的美相媲美。她倚着竹子,袖子长长地垂在寒冷中,像卷起的翠竹一样。她的袜子湿润而微尘,仿佛在暗示她的劳累。她原本是京洛(指京师和洛阳)的贵族出身。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女子的容貌和细节,展示了她的美丽与高贵。诗人使用了雪和月的比喻,将她的皮肤与肌骨比作雪,将她的气质与月亮相提并论,突出了她的纯洁和神秘感。诗中的烛光、花朵、竹子和袜子等形象细腻而富有意境,增加了诗词的层次感和细腻度。最后一句表明她是来自京师和洛阳的古老贵族家庭,彰显了她的身世和地位。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塑造了一位美丽高贵的女子形象,展示了宋代文人对女性美的追求和赞美。同时,通过对细节的描绘,也蕴含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女性境遇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手种梅无恙,苍苔满树身。可怜开较早,不待远归人。
好景入新夏,幽人卧弊庐。廊腰得风远,树罅见星疏。门掩鸦栖後,钟鸣月上初。青灯尚堪近,起了读残书。
重楼燕子隔天涯,五柳阴疏未聚鸦。十日春寒淹雨雪,几番风信到梨花。横塘水长听莺处,小巷泥深卖酒家。多少朱门咽弦管,沉香火底按琵琶。
自笑荒才非世用,功名都付悠悠。断肠怕上夕阳楼。萧萧枫叶下,漠漠苇花秋。日月未知忙底事,东生又复西流。古人不见使人愁。秋兰无处采,流水满芳洲。
山云蝉满树,欲住更何安。上国回将晚,孤峰别自难。碛遥鸿未到,江近夜先寒。泉石虽堪恋,行人不愿看。
路入永宁方午阴,禅师聊复坐沉吟。欲将门外葫芦水,倒作田间三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