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迷露麦荒池柳,洗雨烘晴。
洗雨烘晴。
一样春风几样青。
提壶脱袴催归去,万恨千情。
万恨千情。
各自无聊各自鸣。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丑奴儿·烟芜露麦荒池柳》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烟迷露麦荒池柳,
洗雨烘晴。洗雨烘晴。
一样春风几样青。
提壶脱袴催归去,
万恨千情。万恨千情。
各自无聊各自鸣。
中文译文:
烟雾迷蒙,露水洒在麦田和荒废的池塘旁边的柳树上,
洗去了雨水,晴朗起来。洗去了雨水,晴朗起来。
春风吹拂,不同的青绿色展现出多样的美景。
拿起酒壶,解下裤腰带,催促归家,
心中有万般怨恨和千般情愫。心中有万般怨恨和千般情愫。
每个人都无所事事,却各自发出自己的声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景色优美的场景,以及辛弃疾内心的愁苦和复杂情感。
诗中的烟雾、露水、麦田和池塘的柳树,通过洗雨和晴朗的描绘,创造了一个清新明亮的春天景象。这种春风吹拂下不同的青绿色,展现出多样的美景,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然而,在这美景之中,辛弃疾的内心却充满了怨恨和情愫。他提到自己提壶脱袴,催促归家,这可能暗示了他在官场上受到的挫折和失意。万恨千情表达了他内心的纷乱和复杂情感,既有无尽的怨愤,又有千丝万缕的情思。这种情感的深沉和矛盾给人以一种悲凉的感觉。
最后两句表达了每个人各自的无聊和内心的发声。这可能是辛弃疾对于官场的失望和对现实的反思,也可以理解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闷和渴望被倾听的心声。
总体而言,这首词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辛弃疾内心的苦闷和复杂情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词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对比,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展示了辛弃疾卓越的词人才华。
頳肩携担又催程,雨许孤灯照壁青。破县残更误传晓,马行十里见明星。
五年黄阁掌陶甄,忧国翻成两鬓斑。初到庙堂温树冷,暂收霖雨岳云闲。春园领鹤寻芳草,小阁留僧画远山。惟有门生苦求见,竹斋花院一开关。
六龙承驭。紫坛平、瑞蔼葱笼拥神都。肃环卫、严貔虎。鸡人行漏传呼。灵景霁、星斗临帝居。旷天宇。微风来、翠幄绕相鸟。对越方初。笳鼓震,饶箫举。阳律才动协气舒。氛祲交祛。物昭苏。抚瑶图。柴类精诚,当契唐虞。思前古。泰平承多祐。包戈偃革,柔远咏皇谟。称文武。四表覆
有唐曾宿万家兵,节制东南十一城。此若得人无寇盗,昔之为守尽公卿。
开花借水,信天姿高胜,都无俗格。玉陇娟娟黄点小,道书:玉女鼻端有黄点。依约西湖清魄。绿带垂腰,碧簪_髻,索句撩元白。西清微笑,为渠模写香色。常记月底风前,水沈肌骨,瘦不禁怜惜。生怕因循纷委地,仙去难寻踪迹。缥槛深栽,彤帏密护,不步轻抛释。等差休问,未容梅品
休日不自休,骑马踏荒径。却扇受景风,今朝我无病。春云閟晨耀,群绿澹相映。山川与朝市,一动自一静。九衢行万人,谁抱此怀胜。不得与之语,萧萧寄孤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