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酬微之梅暑新句》

江梅落尽雨昏昏,去马来牛漫不分。
当此沈阴无白日,岂知炎旱有彤云。
琴弦欲缓何妨促,画蠹微生故可熏。
回首凉秋知未远,会须重曝阮郎褌。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诗词:《酬微之梅暑新句》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江梅落尽雨昏昏,
去马来牛漫不分。
当此沈阴无白日,
岂知炎旱有彤云。

琴弦欲缓何妨促,
画蠹微生故可熏。
回首凉秋知未远,
会须重曝阮郎褌。

中文译文:
江边的梅花凋谢殆尽,雨雾笼罩着天空,
离开的马和归来的牛都模糊不清。
这样的阴沉天气没有白日的光明,
又怎么会知道炎热干旱中会出现彤云(暗喻雨云)。

想要让琴弦的声音缓慢下来又有何妨碍,
画虫微生只是为了让人感到愉悦。
回首望去,凉爽的秋天还未远离,
将来一定要再晒晒阮郎的褌子(这里指作者自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和生活的感悟。诗中以江边的梅花、阴沉的天气和琴弦的声音等形象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环境变化的观察和感受。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无常和人生的变幻的思考。

首先,诗中描绘了江边梅花凋谢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无常。雨雾笼罩的天空给人一种昏暗的感觉,暗示了人们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离开的马和归来的牛都模糊不清,暗示了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和记忆的模糊。

其次,诗中提到了沈阴无白日和炎旱有彤云,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环境变化的思考。沈阴无白日暗示了人们在困境中很难看到希望和光明,炎旱有彤云则暗示了在逆境中也可能会有转机和希望。

最后,诗中以琴弦欲缓、画蠹微生和曝阮郎褌等形象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琴弦欲缓何妨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激情和追求,画蠹微生则表达了作者对细微之物的欣赏和熏陶。回首凉秋知未远,会须重曝阮郎褌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抒发内心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通过对环境变化和人生变幻的揭示,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把握。整首诗意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右军留女帖赞》

    或真或摹,斯焉取诸,是出于偃月储。垂胄同仇,于门之鱼,予将比乎邾。

  • 《寄题茶山》

    文献风流想故家,玉川室迩已人遐。何时细赏文清竹,与客同煎陆羽茶。

  • 《纪西夏事》

    剧贼称中塞,驱驰甲铠精。昔惟矜突骑,今亦教攻城。伏险多邀击,驱羸每玩兵。拘俘询虏事,肉尽一无声。

  • 《贻常夷诗》

    平生游城郭,殂没委荒榛。自我辞人世,不知秋与春。牛羊久来牧,松柏几成薪。分绝车马好,甘随狐兔群。何处清风至,君子幸为邻。烈烈盛名德,依依伫良宾。千年何旦暮,一室动人神。乔木如在望,通衢良易遵。高门傥无隔,向与析龙津。

  • 《山房》

    轩窗四面开,风送海云来。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蜗涎明石凳,蚁阵绕山台。此际衣偏湿,熏笼著麝煤。

  • 《次赵解元韵》

    养病年来嫩著书,逢人掉臂睨迂儒。愁边好客从天下,谭处清风起座隅。愧我多言终不近,似君知已未应无。酸鹹嗜好虽殊禀,政恐渠侬诮太愚。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