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畴依》

皇宋文明,周子天畀。
不由师传,道体默契。
建图属书,以觉后觉。
上接洙泗,下开河洛。

作者介绍

王柏(一一九七~一二七四),字会之,少慕诸葛亮爲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爲“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爲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謚文宪。柏着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爲《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柏诗,以《续金华丛书》本《鲁斋王文宪公文集》(其中诗四卷)爲底本,校以明正统刻本(简称正统本),及影印《四库全书》本《鲁斋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畴依》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王柏。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皇宋文明,周子天畀。
不由师传,道体默契。
建图属书,以觉后觉。
上接洙泗,下开河洛。

诗词的意境和赏析如下:

《畴依》这首诗词描绘了宋代时期皇宋文明的兴盛景象。开头的两句诗“皇宋文明,周子天畀”意味着皇宋文明的繁荣是由上天赐予的。这里的“周子天”可以理解为上天的代表,认为皇宋文明的出现是上天的旨意。

接下来的两句诗“不由师传,道体默契”表达了皇宋文明并非完全依赖于前人的传承,而是通过自身的探索和领悟而得到的。这里的“道体默契”指的是皇宋文明在理念和实践上有了一种默契和契合。

后面两句诗“建图属书,以觉后觉。上接洙泗,下开河洛”描述了皇宋文明的辐射范围。这里的“建图属书”指的是皇宋在制定政策和规划方面有着周密的计划,并将其记录在册。而“以觉后觉”则意味着皇宋的文明对后代产生了启迪和觉醒的作用。

最后两句诗“上接洙泗,下开河洛”借用了洙泗、河洛这两个地名来表示皇宋文明的辐射范围。洙泗和河洛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河流,上接洙泗意味着皇宋文明得到了前代文明的传承和发扬,下开河洛则表示皇宋文明的影响力扩展到了更广阔的地区。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皇宋文明的繁荣景象,表达了皇宋文明独立发展、对后代产生启迪和辐射范围广泛的特点。同时,诗词中蕴含了对上天赐予和前人启迪的感恩之情,以及对皇宋文明自身实力和影响力的自豪和自信。

  • 《次韵南涧韩先生二首》

    岁月侵寻两鬓稀,驾言乃复叹多岐。陈诗故匪初来识,辱赠何堪谬取知。太息先生作今日,顿还诸老在当时。倦游已恨归来晚,南涧潺湲日日思。

  • 《癸丑二月重到汝阴寄子瞻二首》

    忆赴钱塘九月秋,同来颍尾一扁舟。退居尚有三师在,好事须为十日留。倾泻向人怀抱尽,忠诚为国始终忧。重来东阁皆尘土,泪滴春风自不收。百顷西湖十里源,近依城郭带川原。古台駊騀先临水,野寺参差半掩门。远泛便成终日醉,幽寻不尽数家园。钱塘未到能先说,更着青山两岸屯。

  • 《池荷就衰有感》

    双池万荷花,姣好欺子都。秋风一披拂,槁悴如三闾。子有君子操,昔人所叹誉。奈何不自夺,俯仰悲荣枯。荷花不能言,请以意对吾。两间草木蕃,万象粲以舒。一从鶗鴂鸣,荃蕙首见羽。况我值末运,忽忽良辰徂。相随就衰叔,容色何能愉。抗手谢荷花,子诚志士模。婴肸悼季世,箕干

  • 《齐山》

    携壶上翠微,雅致何今昔。谁知一笑间,俯仰成陈迹。

  • 《金阊送别图》

    金阊杨柳麦尘丝,又送吾儿上路岐。若到长安见知己,为言贫甚转工诗。

  • 《浣溪沙(赋微之提刑绣扇)》

    只说闽山锦绣帏。忽从团扇得生枝。绉红衫子映丰肌。春线应怜壶漏永,夜针频见烛花摧。尘飞一骑忆来时。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