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懒观梅喜见花,一枝聊复寄君家。
清香扑袂传春信,疏影摇窗借日华。
小小池塘从掩映,依依杨柳漫交加。
和羹风味今犹古,回首青青遂有涯。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酬章序臣二首》是宋代王之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老懒观梅喜见花,
一枝聊复寄君家。
清香扑袂传春信,
疏影摇窗借日华。
小小池塘从掩映,
依依杨柳漫交加。
和羹风味今犹古,
回首青青遂有涯。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王之道在懒散的年纪依然能欣赏到美丽的梅花,并将自己的喜悦之情寄托给朋友。诗中描绘了梅花的清香传递着春天的信息,疏疏落落的梅影摇曳在窗棂间,借光映照出美丽的景象。小小的池塘在梅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隐蔽,垂柳静静地倚靠在一起。诗人认为美食的风味在现代依然保持着古代的味道,回首过去,一切美好仿佛都有了尽头。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老年时的心境和感受。诗人在懒散的年纪依然保持对美的敏感,以及对生活中细微而美好的事物的赏识。梅花作为寒冬中的代表花卉,给予了诗人一种坚韧和希望的感觉。梅花的香气、影子和池塘中的杨柳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寒冬中的静美画面。诗人在品味美味食物时感叹时光的流转,认为尽管时代在变迁,但美食的味道依然延续着古代的风味,这也使得他不禁回首过去,思考人生的起伏和终结。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美好事物的赞美和珍惜,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岁月流转和生命有限的思考。整首诗词用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梅花和生活的独特感悟,让读者在细腻的描写中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这首诗词以深沉的情感和寓意丰富的意象,通过简约而精确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忆昨东园桃李红碧枝。与君此时初别离。金瓶落井无消息。令人行叹复坐思。坐思行叹成楚越。春风玉颜畏销歇。碧窗纷纷下落花。青楼寂寂空明月。两不见。但相思。空留锦字表心素。至今缄愁不忍窥。
远水犹归壑,征人合忆乡。泣多盈袖血,吟苦满头霜。楚国连天浪,衡门到海荒。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
谁扰奚山众,焚林兽已穷。徙薪能远虑,下濑得深攻。南峤肩随息,中朝论愈公。但知分谤喜,宁肯自论功。
芦沟河上度旃车。行路看宫娃。古殿吴时花草,奚琴塞外风沙。天荒地老,池台何处,罗绮谁家。梦里数行灯火,皇州依旧繁华。
昨日离城市,白云空往还。松风清耳目,端的胜人间。
官闲无事只深禅,斋戒何曾废客烟。总是老夫贪佛日,未妨天眼识公年。江湖满意藏诗笥,鸥鸟无心傍客船。参井黄昏云雾里,光明犹有一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