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动人语喧,门开探骑发。
冠盖相后先,烟尘互明灭。
出城寒寺静,苍松带余雪。
驱马傍前庑,投鞭坐僧榻。
畏风依蒲团,拥裘学趺结。
曈曨晓日升,逶迤旆成列。
到官今年五,踽踽几持谒。
执板手有痕,脱冠顶无发。
将迎迹愈多,应接面常热。
野性素旷荡,人事苦羁绁。
久愿整归驾,渡汾寻旧辙。
躬耕望云岑,筑室俯清潏。
《出承天院候客》是宋代李复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出发前往承天院候客的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清晨人们的言语声动人心,大门开启,探骑出发。高冠和覆盖相继离去,烟尘交错中互相显现和消失。离开城市,寺庙静谧,苍松上带着余雪。驱马靠近前庑,拍打着鞭子坐在僧人的床榻上。畏惧寒风,依偎在蒲团上,拥着裘帽学习坐禅。朝霞渐渐升起,纷飞的旗帜排列成行。今年已经五十岁了,独自一人步履蹒跚地前去拜访。手上执着拜访牌,头上却没有一根头发。越来越多的人蜂拥而来,热情地迎接。原野的自然景色广阔壮美,而人事纷扰却使人苦恼束缚。长期以来的心愿就要实现,渡过汾河,寻找旧时的足迹。低头望着云岑,筑起房屋,俯瞰清澈的水流。
诗意和赏析:
《出承天院候客》展现了作者李复清晨出发前往承天院的场景,并通过描写细节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诗词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清晨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宁静而肃穆的环境中。
诗中的主人公在清晨的寒冷中离开城市,到达静谧的寺庙,表达了对纷繁尘嚣的厌倦和对宁静、心灵寄托的向往。他驱马而行,坐在僧人的床榻上,虽然拥着裘帽,却仍然畏惧寒风,这种畏惧不仅体现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折射出人在面对磨难和困顿时的无助和脆弱。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和对人生旅途的思索。他已经五十岁,步履蹒跚地前去拜访,手上执着拜访牌,头上却已经秃顶,这种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叹,表达了对人生沧桑和岁月消逝的思考。然而,尽管人事纷扰使人苦恼束缚,他仍然怀抱着对理想和心愿的希望,渴望回归自然的本真和内心的宁静。
最后几句诗中,诗人抬头仰望云岑,筑起房屋,俯瞰清澈的水流,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表明了他对未来的乐观和希冀。
总的来说,《出承天院候客》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繁华世界的厌倦和对宁静、内心追求的向往。通过描写清晨的场景、自然景色和人物心境,诗人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和人生旅途的思考,以及对自然之美和理想归宿的追寻。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呈现出一种静谧、沉思的氛围,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有所感悟和共鸣。
君梦涔阳月,中秋忆棹歌。(见《岳州府志》)。妙吹应谐凤,工书定得鹅。(李群玉善急就章,喜食鹅,肇赠句云云。见《纪事》)亭边古木昼阴阴,亭下寒潭百丈深。黄菊旧连陶令宅,青山遥负向平心。(题绿阴亭。见《临江府志》)。
五十一人忽少三,我闻陨涕江之南。箧中都有旧墨迹,从此袭以玫瑰函。
云山参差碧相围,溪水诘曲带城陴。溪穷壤断至者谁,予独与子相谐熙。山城之西鼓吹悲,水风萧萧不满旗。子今去此来无时,予有不可谁予规。
石砌苔初合,柴门手自开。日催开影转,风递竹声来。蟹眼翻茶鼎,鹅儿滟酒杯。不须忧岁计,魁芋已新栽。
今朝寒食节,拨撒浑涕余。何心事游行,谁使膏我车。出门悟春远,绿遍万里涂。阴林杂花稀,巨树新叶敷。春风慰游客,荡漾回衣裾。举杯复置杯,岸帻唯平湖。岂无坐上客,不见朱与徐。
闲云浓淡作朝阴,柳色江头春已深。谁为宣城故人说,依依只似去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