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出城途中小憩》

未到江城已日斜,山烟白处是人家。
秋风毕竟无多巧,只把燕支滴蓼花。

作者介绍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作品评述

《出城途中小憩》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离开城市的途中小憩时的景象。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未到江城已日斜,
山烟白处是人家。
秋风毕竟无多巧,
只把燕支滴蓼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作者离开城市的途中小憩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类活动,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

首句“未到江城已日斜”,表明作者离开城市时太阳已经西斜,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漫长。第二句“山烟白处是人家”,描绘了远处山间的炊烟,暗示着人们在山中的居住,与城市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这里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自然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秋风毕竟无多巧,只把燕支滴蓼花”,通过描写秋风吹动燕子的巢穴,使蓼花上的露珠滴落,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这里的“秋风”象征着自然的力量,而“燕支滴蓼花”则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类活动的描绘,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时间流逝和旅途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回味之感。

  • 《姚屯田挽诗》

    京口年来耆旧衰,高人沦丧路人悲。空闻韦叟一经在,不见恬侯万石时。贫病只知为善乐,逍遥却恨弃官迟。七年一别真如梦,犹记萧然瘦鹤姿。

  • 《和谢单推宋卿惠诗》

    逃空每喜足音闻,之子相逢真可人。知友无非大父行,求君须向古人伦。蛮烟倾盖情如故,蜀茧题诗墨尚新。文采风流百不俗,更馀笔力挽千钧。

  • 《清明即事》

    柳迳桃溪碧草芳,故园遥寄水云乡。老来转使宦情薄,春思颇增诗兴长。教子文书容自勉,逢人尊酒为谁忙。海棠却似怜衰朽,依倚东风试晚妆。

  • 《龙山会(夷则商昆陪陵幕府诸名胜载酒双清赏芙蓉)》

    石径幽云冷,步障深深,艳锦青红亚。小桥和梦过,仙佩杳、烟水茫茫城下。何处不秋阴,问谁借、东风艳冶。最娇娆,愁侵醉颊,泪绡红洒。摇落翠莽平沙,竞挽斜阳,驻短亭车马。晓妆羞未堕。沈恨起、金谷魂飞深夜。惊雁落清歌,酹花倩、觥船快泻。去未舍。待月向井梧梢上挂。

  • 《水调歌头(上辛幼安生日)》

    重午日过六,灵岳再生申。丰神英毅,端是天上谪仙人。夙蕴机权才略,早岁来归明圣,惊耸汉庭臣。言语妙天下,名德冠朝绅。绣衣节,移方面,政如神。九重隆眷倚注,伟业富经纶。闻道山东出相,行拜紫泥飞诏,归去秉洪钧。寿嘏自天锡,安用拟庄椿。

  • 《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

    上巳馀风景,芳辰集远坰.彩舟浮泛荡,绣毂下娉婷。林树回葱蒨,笙歌入杳冥。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从今留胜会,谁看画兰亭。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