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严子陵,皤然两渔人。
文王尚西伯,光皇已中兴。
太公所以竟卷饵,子陵所以归垂纶。
趋向固异辙,出处同一心。
当日遭逢傥易地,两翁亦必随时而屈伸。
钓台高兮渭水清,或隐或显俱彰千古名。
赵汝鐩(一一七二~一二四六),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歷东阳主簿,崇陵桥道顿递官,诸暨主簿,荆湖南路刑狱司属官,知临川县,监镇江府榷货务,临安通判,诸军审计司军器监主簿,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知郴州,四年,爲荆湖南路提点刑狱(明万歷《郴州志》卷二),改转运使。移广南东路转运使。后以刑部郎中召,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温州(明弘治《温州府志》卷八)。六年卒,年七十五。有《野谷集》。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二《刑部赵郎中墓志铭》。 赵汝鐩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群贤六十家集·野谷诗藁》六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嘉庆三年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出处辞》是宋代赵汝鐩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大公严子陵和两位渔夫为主要人物,描绘了他们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命运和态度。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大公严子陵,皤然两渔人。
文王尚西伯,光皇已中兴。
太公所以竟卷饵,子陵所以归垂纶。
趋向固异辙,出处同一心。
当日遭逢傥易地,两翁亦必随时而屈伸。
钓台高兮渭水清,或隐或显俱彰千古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对比的方式展现了大公严子陵和两位渔夫在不同背景下的不同命运和心态。大公严子陵是一个高贵的人物,代表了统治者的身份和权力。而两位渔夫则代表了平凡人民,他们的生活与世俗权谋无关,专注于自己的渔业生活。
诗中提到的文王和光皇是历史上的伟大君主,他们的光辉事迹已经在历史中得到记载。太公是指太公钓渭图中的太公望,他通过垂钓来预测未来的国家命运。大公严子陵和两位渔夫的行为也有着类似的寓意。
诗词通过描绘大公严子陵与两位渔夫在命运面前的态度差异,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境遇的思考。大公严子陵在权势和地位的影响下,选择了卷起饵料,暂时离开渔台。而两位渔夫则坚守自己的本心,继续垂钓,从容面对生活的变迁。
诗中的"趋向固异辙,出处同一心"表达了不同人面对命运时的选择与态度。即使在不同的环境和处境下,人们追求的目标和心境却可能是相似的。
最后两句"当日遭逢傥易地,两翁亦必随时而屈伸。钓台高兮渭水清,或隐或显俱彰千古名"则强调了垂钓台的高度和渭水的清澈,以及两位渔夫的名声将被流传千古。
整首诗词通过对比和隐喻,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抉择和态度的思考,同时赋予了渔夫的形象以深远的意义。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保持内心的真诚和从容,坚守自己的信念,都是值得赞赏和追求的。
烟郁湿薪费挑拨,可堪余沥溅如泼。吹霞弄日语纵工,正恐诗人类迂阔。屋角萧萧霜叶鸣,夜静乱我糟床声。诗成欲写辄复已,邻鸡犯早催天明。
三秋伤望眼,终日哭途穷。两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
籍甚天支万事通,伤哉人爵一生穷。飞英北固谗何极,游刃西昌秩未终。千骑绝怜成画饼,八人乃忍助融风。只因快阁长流水,遗恨滔滔向浙东。
日面月面,突出难辨。拟欲抬眸,空中两片。
半年建安城,士友阙还往。出门每太息,还舍犹惝怳。有酒谁与倾,得句空自赏。疏直触人情,低回泚吾颡。岂无佳山水,正尔寄梦想。何当载亲朋,烟浦摇两桨。
井税无余负,川原已饱犁。樵歌归市步,帆影过河堤。野实丹兼漆,村醪蜜与齑。虽云有丰约,不废醉如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