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拙身无向,归田久未成。
来陈为懒计,传道愧虚名。
俎豆终难合,诗书强欲明。
斯文吾已试,深恐误诸生。
久爱闲居乐,兹行恐遂不。
上官容碌碌,饱食更悠悠。
枕畔书成癖,湖边柳散愁。
疏慵愧韩子,文字化潮州。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初到陈州二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谋拙身无向,
归田久未成。
来陈为懒计,
传道愧虚名。
我的计谋愚笨,无法找到发展方向,
回归田园已经很久,却未能实现。
来到陈州是因为懒惰而计划的,
传道的责任让我感到愧疚和空虚。
俎豆终难合,
诗书强欲明。
斯文吾已试,
深恐误诸生。
祭祀的肉和酒终究难以相合,
对于诗书的追求,我渴望展示自己的才华。
但我已经尽力尝试了这些文人的礼节,
深恐自己会误导其他人。
久爱闲居乐,
兹行恐遂不。
上官容碌碌,
饱食更悠悠。
我长久以来喜欢宁静的生活,
但是现在行动起来,恐怕会变得不顺利。
上层官员过着安逸而悠闲的生活,
他们吃得饱饱的,更加悠闲自得。
枕畔书成癖,
湖边柳散愁。
疏慵愧韩子,
文字化潮州。
我沉迷于枕头旁的书籍,
在湖边的柳树下驱散愁苦。
我因为懒散而感到愧疚,不如韩子那般勤奋,
但我仍然希望我的文字能在潮州传扬开来。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和矛盾心情。他感到自己的才智有限,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对回归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冲突,以及对文人身份和责任的担忧。他通过自我反省,表达了自己对于传播知识和文化的责任感,以及对懒散生活的自责。整首诗以自嘲和自省的口吻写出,展现了苏辙深沉的情感和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
就荒山竹重抽笋,新种池荷晚著花。意象全然似村落,又添茅屋两三家。
绳床竹簟曲屏风,野水遥山雾雨蒙。长有滩头钓鱼叟,伴人闲卧寂寥中。
疏梅月下歌金缕,忆共文君语。更谁情浅似春风,—夜满枝新绿、替残红。蘋香已有莲开信,两桨佳期近。采莲时节定来无,醉后满身花影、倩人扶。
红芳紫萼怯春寒,蓓蕾粘枝密作团。记得观灯凤楼上,百条银烛泪阑干。
百年如梦竟何成,白发重来此地行。还似萧郎许玄度,再看庭石悟前生。
家住涛江东复东,渺然云浪接晴空。半生仕路崎岖里,十亩家山杳霭中。来往未成三径乐,笑谈还喜一樽同。强将俚语赓妍倡,曹郐端惭齿卫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