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出都呈十五叔父》

凌兢瘦马不堪驱,塞眼红尘暗九衢。
太学虀盐聊乐只,故园桃李且归欤。
上书北阙三年困,种豆南山一半芜。
忍志动心天相我,莫惭关吏辱陈余。

作者介绍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出都呈十五叔父》是一首宋代晁补之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凌兢瘦马不堪驱,
塞眼红尘暗九衢。
太学虀盐聊乐只,
故园桃李且归欤。
上书北阙三年困,
种豆南山一半芜。
忍志动心天相我,
莫惭关吏辱陈余。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晁补之离开都城返回故乡的情景。诗中通过凌厉奔马难以前行、眼前纷扰的红尘世界,以及对太学和盐职的厌倦和不满,表达了作者对归乡的渴望和追求简单宁静生活的心愿。在北阙上书三年的辛劳中,又体验到了种豆南山的艰苦和辛苦的劳作,但他仍然坚守初心,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决心不辱使命。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不愿因受到官吏的侮辱而感到羞愧,树立了自己的坚强意志。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归乡的渴望。通过对马匹瘦弱和红尘世界的描绘,诗中展现了作者对繁杂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太学和盐职是宋代时期的官僚制度,诗中作者对这些官僚职务的厌恶也反映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同时,诗中以北阙三年困和种豆南山一半芜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品格,不畏惧官吏的羞辱,展示了作者的坚毅和正直。

该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明确的意境,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清贫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权势和世俗欲望的厌弃。它以自身的感受和经历,展示了作者坚守初心、不为外界所动的品质,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追求真理和道德的精神追求,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感和思想内涵。

  • 《偈颂九十三首》

    据此丈室,无可不可。要行即行,要坐便坐。漆桶相挨,一时打破。三脚虾蟆透九垓,笑倒嵩山破灶堕。

  • 《得张正字诗》

    送老茅屋底,天寒人迹稀。一觞犹有味,万事已无机。岁暮塔孤立,风生鸦乱飞。此时张正字,书札到郊扉。

  • 《赋得生刍一束》

    比玉人应重,为刍物自轻。向风倾弱叶,裛露示纤茎。蒨练宜春景,芊绵对雨情。每惭蘋藻用,多谢vK兰荣。孺子才虽远,公孙策未行。谘询如不弃,终冀及微生。

  • 《令节即事简晞仲德施》

    寒食清明节令佳,禁烟遗俗渺天涯。清醇只向丹田暖,料峭犹烦翠幕遮。长短骤看森雨笋,高低难觅旋风花。小斋寂寂谁为伴,水底初闻两部蛙。

  • 《得月亭》

    月照乾坤岂得私,只缘近水倍光辉。况逢秋杪气犹爽,一笑从容尽醉归。

  • 《雨里问讯张定叟通判西园杏花二首》

    梅不嫌疏杏要繁,主人何忍折令残。也知雨意将无恶,为勒芳菲故故寒。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