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香一缕篆烟收,欹枕方床此景悠。
便觉梦寻桃叶渡,不知身在菊花洲。
簿书堆里挨排日,砧杵声中断送秋。
坏户蛰虫犹识候,人生知觉似渠不。
吴潜(一一九五~一二六二)(生年据《许国公奏议》卷二《再论计亩纳钱》“臣年二十三,蒙先皇帝亲擢之恩”推定),字毅夫,号履斋,宁国(今属安徽)人。渊弟。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授镇东军节度签判,改广德军。召爲祕书省正字,迁校书郎。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通判嘉兴府(《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权发遣府事。五年,迁淮西总领(《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歷知建康府、隆兴府、太平州、庆元府、平江府、镇江府、临安府。以言官论列,请致仕。起爲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改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徙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入爲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二年罢(《理宗本纪》三)。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再判庆元府,移判宁国府。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进封许国公(《理宗本纪》四)。景定元年(一二六○)以谏阻贾似道建储之议,谪建昌军,寻徙潮州。二年,责循州安置。三年卒于贬所(《理宗本纪》五)。有《许国公奏议》四卷。诗文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收辑遗文编爲《履斋遗稿》四卷,但所辑面不广。事见《宋歷科状元录》卷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吴潜诗,第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履斋遗稿》及《两宋名贤小集·四明吟稿》爲底本,第二、三卷以《开庆四明续志》所收之《四明吟稿》二卷爲底本,散见他书之诗编爲第四卷。
《出郊再用韵赋三解》是宋代吴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宁静的午后景象,以及诗人在其中的感悟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午后的香气升起,轻烟缭绕,使我欹枕而卧,床上景色宁静悠远。我仿佛置身于梦中,穿越桃叶渡船,却不知自己身处于菊花洲。书籍堆积如山,时间在忙碌中流逝,砧杵声中断送秋意。蛰伏的虫子也能预知季节的变迁,而人生却似乎无法察觉。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午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午香和篆烟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与诗人欹枕而卧的状态相呼应。诗人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境,桃叶渡船和菊花洲的形象象征了一种追寻和迷失。在繁忙的现实生活中,诗人感叹时间的匆忙,用书籍堆积和砧杵声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与此同时,诗人提到蛰伏的虫子也能察觉季节的变化,暗示人生应该更加敏锐地觉察和体验生活的变化。
整首诗词以宁静、悠远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感知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这种对自然和时间的观察,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是中国古代诗词常见的主题之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诗人成功地创造了一种诗意深远、引人思考的氛围。
秋云卷尽见晴空,瘦耸西湖千万峰。水鸟树林南宕寺,老胡曾未到其中。
石影横临水。山云半绕峯。遥想山中店。悬知春酒浓。
为笑江南种稻时,露蝉鸣后雨霏霏。莲盆积润分畦小,藻井垂阴擢秀稀。得地又生金象界,结根仍对水田衣。支公尚有三吴思,更使幽人忆钓矶。
河洛图书排纸上,乾坤爻象只胸中。烦君细算乘除数,吾道何时可变通。
汶溪新制小茅堂,也种山楸间水杨。舍近鸡豚还共食,春来鱼鸟自相忘。松阴客去书连屋,花底莺啼酒满床。却忆东华联辔出,午门霜月漏声长。
潮水迟朝渡,湖村竟日留。肯从沽酒饮,故作挟书游。得句因题壁,逢人问买州。双凫应不远,知道客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