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暑何时退,秋风日夜生。
已嫌湘簟冷,稍觉楚天清。
山路晴犹湿,星河夜自明。
时闻梧叶落,一似打门声。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初秋》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景象和感受。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残暑何时退,秋风日夜生。
已嫌湘簟冷,稍觉楚天清。
山路晴犹湿,星河夜自明。
时闻梧叶落,一似打门声。
诗意:
这首诗以初秋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残暑的期待,秋风的渐起以及楚天的清凉感受。在山路上,虽然天晴了,但仍然带有一些湿润的感觉。夜晚的星河清澈明亮。有时候可以听到梧桐树叶落下的声音,宛如有人敲打门扉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刻画了初秋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秋天到来的期待和感受。在第一句中,作者期盼着残暑何时结束,渴望秋风的到来。接着,他描述了湘簟(湘江流域的竹席)的冷凉和楚天(楚地的天空)的清澈。这些描写传达了初秋的凉爽和清新之感。
在第三句中,作者描述了山路上的秋意,尽管天空放晴,但路面仍然带有潮湿的感觉,这是秋雨过后的自然反应。夜晚的星河在第四句中出现,展示了秋天夜晚的宁静和明亮。最后一句以悦耳的韵律描绘了梧桐树叶的声音,这种声音使人联想到有人敲门的声音,增加了整首诗的层次与韵味。
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方岳表达了他对初秋的热切期待和对清凉宜人的感受,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细微之处的敏感。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富有意境的描绘,唤起了读者对初秋的共鸣,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这个美好季节的变化和魅力。
孤芳常恐百花知,桃李纷纷亦强追。照雪精神应自喜,逼人风味不吾亏。幽香隐约留衣袂,疏影玲珑鉴砚池。欲识东君好消息,夜来青鸟宿南枝。
回首欲婆娑。淡扫修蛾。盈盈不语奈情何。应恨梅兄矾弟远,云隔山阿。弱水夜寒多。带月曾过。羽衣飞过染余波。白鹤难招归未得,天阔星河。
去年江北多飞蝗,今年江南多猛虎。白日咆哮咋行人,人家不敢开门户。长林空谷风飕飕,四郊食尽耕田牛。残膏剩骨委丘壑,髑髅啸雨无人收。老乌衔肠上古树,仰天乌乌为谁诉?逋逃茫茫不见归,归来又苦无家住。老翁老妇相对哭,布被多年不成幅。天明起火无粒粟,那更打门苛政酷。
天公自著思。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非风非月自腾香,我亦何心适与当。此味绝佳谁得解,顾须攀折走林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