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树阴阴夹暝途,出山欢喜见平芜。
一春客梦饱风雨,行尽江南闻鹧鸪。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初入湖南醴陵界》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崖树阴阴夹暝途,
出山欢喜见平芜。
一春客梦饱风雨,
行尽江南闻鹧鸪。
中文译文:
山崖上的树阴阴暗暗地夹在暮色中,
走出山区,欣喜地看到辽阔平坦的田野。
整个春天,作为客人,梦中饱尝了风雨的滋味,
行走至江南尽头,听到了鹧鸪的鸣叫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初次来到湖南醴陵的景象和感受。诗人范成大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表达了他对湖南大地的独特感受。
首先,诗人描述了山崖上树木的阴暗,夹杂着暮色的景象,这给人一种压抑和神秘的感觉。然后,诗人离开山区,看到了辽阔平坦的田野,心生喜悦。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离开了险峻的山崖,进入了开阔的湖南平原,感受到了宽广和自由的气息。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在湖南度过了一个春天,并形容自己是作为客人的身份饱尝了风雨的滋味。这里的风雨可以理解为经历了艰辛和困苦,但也是诗人成长和体验生活的过程。最后,诗人行至江南尽头,听到了鹧鸪的鸣叫声。鹧鸪是一种常见的鸟类,它的鸣叫声常常被用来描绘宁静和和谐的氛围。诗人通过听到鹧鸪的鸣叫声,表达了对江南地区宁静美好的向往和喜悦之情。
整首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自己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初次来到湖南醴陵的喜悦和感慨。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经历的思考,传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和宁静境界的追求。
远归谁道日辰误,小醉自觉精神豪。已誓孤褰脱世故,南山斗底诛蓬蒿。
鬓秃犹云少,书多却道穷。柴门疏竹处,茅屋万山中。幽梦时能忆,闲题底要工。不知蝉报夏,为复自吟风。
黄四娘沽酒当垆,一片青旗,一曲骊珠。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笑倩谁扶,又被春纤,搅住吟须。
渺渺冰雪尽,欣欣花柳苏。江澄炫初日,沙润茁新蒌。久客亦劳止,我行犹载驱。乾坤如许大,何处著吾庐。
打鼓行船未有期,恰如江上阻风时。诗中一段闲公事,幸不妨人吃荔枝。
陈郎笔势并州剪,十幅生绡秋绿远。老蟾欲作骑鲸游,推堕玉盘波底转。谪仙濡袍窥采石,东坡醉客歌赤壁。两翁已矣爱者谁,我欲扁舟擫长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