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初入庐山三首》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自昔怀清赏,神游杳蔼间。
如今不是梦,真个在庐山。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作品评述

《初入庐山三首》是苏轼的作品,描绘了他初次踏足庐山的心情和感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翠绿的山峰仿佛没有显露出素净的颜色,静谧而不亲近。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希望能够认识庐山的真面目,也许在将来会成为它的熟悉朋友。

自昔怀清赏,神游杳蔼间。
从很久以前就憧憬着来到这里,神游在这幽深茫远的山间。

如今不是梦,真个在庐山。
如今的一切并非梦境,真真切切地置身于庐山之中。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穿着草鞋,手持青竹杖,随处游玩。

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深山中,每个人都认识他这个故侯(指苏轼自己)。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初次到庐山的喜悦和兴奋之情。他描述了庐山青翠的山峰,但却感觉山峰与自己相互疏远,仿佛山峰不愿意与他亲近。然而,他对庐山怀有深深的向往和敬意,渴望认识庐山的真正面貌,并期待将来能够成为它的熟悉朋友。

苏轼在诗中表达了对庐山的美景和神秘感的渴望,他将自己的心情与庐山的山川相对照,对比出自己的渺小和庐山的壮丽。他以芒鞋和青竹杖作为自己在山中漫游的装备,展现了他轻松自在的心态。最后,他感叹在这深山中,每个人都认识他这个故侯,显示出他在文人圈中的知名度和地位。

这首诗词既展示了苏轼对庐山的向往和赞美,又反映了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自己身份的自信。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独特感受,让读者感受到了苏轼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苏轼作为文人的自信和自豪,以及他在文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 《赠盱江谢正之》

    盱江天上银河冰,麻姑人间白玉京。不生金珠不生玉,只生命代千人英。前有泰伯後子固,後无来者前无古。九州四海何同年,浓墨大字荐惠连。君家春草池塘句,只今又见君著语。袖中绣出诗一编,清新不减春草篇。愿君努力古人事,再光麻姑与盱水。

  • 《和潘倅新溪七首》

    钓月亭边三两家,月明无处认芦花。忽闻鹎鵊相惊起,知有溪禽在浅沙。

  • 《观梅》

    去年今日雪平檐,烧叶谈计酒屡添。一笑今年又今日,不成飞絮不成盐。

  • 《移住中州(二首)》

    漫须论住后,只拟到来初。树冻花从里,烟寒柳任疏。饭因饥乌施,偈为老农书。尽慕居穷谷,深村可不如。

  • 《奉和圣製冬至》

    吉序冠三正,民时顺盛成。岁穰千亩实,气爽六符平。肆乐遵年律,迎长蔼颂声。云浓燕雁度,雪霁楚兰荣。异域梯航集,诸侯篚贡盈。尧仁敷万有,同此一阳生。

  • 《挽汪帅参》

    世路艰危极,人情政可叹。未闻亲子在,而有外邪干。轩冕多为累,箪瓢未必寒。此皆身外事,且閟一丘空。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