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屋弹琴泛作声,寂无人语纸窗明。
倦游识破诸缘妄,心与梅花一处清。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復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崑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復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崑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初入平低书院》是宋代刘过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雪屋弹琴泛作声,
寂无人语纸窗明。
倦游识破诸缘妄,
心与梅花一处清。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初入平低书院的场景为主题,通过对琴声、纸窗、倦游和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超越尘世俗务的意愿。
赏析:
诗的开篇写道“雪屋弹琴泛作声”,以雪屋和琴声作为插入的形象,创造了一种宁静而清寂的氛围。这里的琴声不仅是一种音乐的表达,更是一种内在的情感流露。接着,“寂无人语纸窗明”,表明这个书院中没有人的声音,只有透过纸窗透入的明亮光线。这一描写强调了诗人独处的状态,与外界隔绝,借以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清明。
下半首写到“倦游识破诸缘妄”,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厌倦之情,并通过倦游的经历,认识到世间种种繁杂的事物都是虚妄无常的。最后一句“心与梅花一处清”则通过心与梅花的联系,表达了诗人追求心灵的纯净与自由的愿望。梅花作为冬天的花朵,它的清雅与坚韧正是诗人所向往的境界。
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安静而寂寥的场景,通过对琴声、纸窗、倦游和梅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超脱尘世的愿望和对纯净、自由心灵的渴望。这种追求与渴望在宋代文人士人中是常见的主题,体现了他们对于内心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越。
三岁别吾弟,今归心始降。从兹得安寝,无梦过重江。预验鹊音喜,行看雁影双。西湖犹可泛,酤酒市羊羫。
不管诗人太瘦生,但念酒徒稀醉眠。凭谁为画毕吏部,缚著邻家春瓮边。
梦到江南梦却回。梦归何处得身归。故溪渌净看凫衣。下到瞿唐春欲杪,桃花香浪渺无涯。三台回望五云飞。
三十年为世,吾今迫六旬。儿时前辈尽,乱后善人贫。未测前途暗,空追往迹陈。所亲化埃土,犹入梦魂频。
送客城西客已远,归路北池接南苑。冰澌片断水光浮,柳线和柔风力软。缭墙朱户谁家园,流水平畦春日浅。禁河分溜一池足,洛圃移花百金贱。飞甍斤斧声未绝,翠柏栽培影初遍。傍人笑指高台处,前年适见荒榛满。金钱力夺天地功,岁月未多风物换。人生富贵无不成,都门坐置山林观。
心佛物兮俱不是,坐断舌头除药忌。横拈倒用总由他,活捉魔群穿却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