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无才慕管萧,风尘搔首故乡遥。
瘦藤忽梦寻梅去,袅袅寒溪独木桥。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歷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着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祕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爲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余。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二卷。
这首诗词是宋代程公许创作的《除夕和唐人张继张佑即事四绝句》。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以及赏析:
中文译文:
经世无才慕管萧,
风尘搔首故乡遥。
瘦藤忽梦寻梅去,
袅袅寒溪独木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志士在除夕之夜的心境和情感。诗人自称经世无才,表达了对管萧的羡慕之情,管萧是一个传说中的仙人,象征着高超的才华和令人向往的境界。诗人身处尘世之中,思乡之情萦绕心头,但故乡却遥不可及,使他感到苦闷和无奈。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瘦藤做比喻,忽然梦见去寻找梅花。这里的瘦藤和梅花都是寒冷季节的象征,寓意着冬天的寂寞和凄凉。诗人通过梦境中的寻梅之行,表达了对理想和远方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许。
最后两句以寒溪和独木桥形容诗人的处境。寒溪代表着孤寂和清冷,独木桥则象征着孤独和不稳定。诗人身处险境,徘徊在寒冷的溪流和摇摇欲坠的独木桥上,形象地展示了他内心的无助和迷茫。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描绘,抒发了他对理想和远方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困惑和不满。诗中采用了一系列寓言和象征的手法,运用自然景物的比喻来表达情感,使诗词更具意境和深度。
诗人在描绘自己的境遇时,以自谦的态度表达了对管萧才华的崇拜之情,凸显了自己与伟大人物的差距。同时,他通过梦中寻梅的情节,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自己在寻求理想道路上的艰难和迷茫。
整首诗词以冬天的景象为背景,运用季节变迁和自然景物的意象,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自然环境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寒冷、凄凉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思考。
通过这首诗词,读者可以体味到宋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矛盾而真实的心境,具有一定的审美和思想价值。
羊肠官路困跻攀,为米低头亦厚颜。尚欲束装趋帝阙,未能尽室返家山。青云新贵争先进,空谷幽人去不还。我独行藏两无取,狐疑丘壑市朝间。
红窗小泣低声怨,永夕春寒斗帐空。中酒落花飞絮乱,晓莺啼破梦匆匆。同谁更倚闲窗绣,落日红扉小院深。东复西流分水岭,恨无愁续断弦琴。寒信风飘霜叶黄,冷灯残月照空床。看君寄忆传文锦,字字萦愁写断肠。前堂画烛夜凝泪,半夜清香荔惹衾。烟锁竹枝寒宿鸟,水沉天色霁横参。
三日雨不止,蚯蚓上我堂。湿菌生枯篱,润气醭素裳。东池虾蟆儿,无限相跳梁。野草侵花圃,忽与栏干长。门前无车马,苔色何苍苍。屋後昭亭山,又被云蔽藏。四向不可往,静坐唯一床。寂然忘外虑,微诵黄庭章。妻子笑我闲,曷不自举觞。已胜伯伦妇,一醉犹在傍。
陶公爱菊满园秋,甚欲持醪竟靡由。世事重华那复尔,无钱更觉少陵愁。
高郎客京华,好事有左顾。儒林丈人行,乃得曳裾处。亦知短褐底,蕴抱美无度。继今数公间,可但传新句。
为学未能识肩背,读书万卷空亡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