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临初夏,惊雷昨夜新。
地晴烟冉冉,堤涨渌鳞鳞。
兰麝销衣润,珊瑚净几尘。
墙阴旧无竹,笋过谢东邻。
徐玑(一一六二~一二一四),字文渊,一字致中,号灵渊,永嘉(今浙江温州)人。诗学唐人,与同时赵师秀、翁卷、徐照合称永嘉四灵。以荫入仕,歷建安主簿,永州司理,龙溪县丞。移武当令,改长泰令,未至官。宁宗嘉定七年卒,年五十三。有《二薇亭诗集》。事见《水心文集》卷二一《徐文渊墓志铭》。 徐玑诗,以民国南陵徐乃昌影宋刻《永嘉四灵诗》丁集编爲第一卷,清顾修读画斋《南宋群贤小集》(简称顾本)多出影宋本之诗编爲第二卷。校以明潘是仁刻《宋元四十三家集》本(简称明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初夏》是一首宋代徐玑的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初夏季节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和万物复苏。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一场春雨到初夏,
惊雷昨夜刚刚响。
大地晴朗云烟迷蒙,
河堤涨水如鳞鳞。
芳香的兰麝弥漫,
珊瑚洁净无尘埃。
墙阴下已无竹子,
小笋已经穿过东邻的篱笆。
这首诗词展现了初夏时节的景象和氛围。首先,诗人用"一场春雨"来形容初夏的到来,这场雨带来了清新的气息和生机。接着,诗人提到昨夜的惊雷声,这暗示了夏季雷雨频繁的特点。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大地的晴朗和云烟的迷蒙,展示了初夏天空的变幻和美丽。诗中的"河堤涨水如鳞鳞"形象地描绘了河水的涨落,显示了大自然的生机盎然。
诗中还出现了香气四溢的兰麝和洁净的珊瑚,这些意象进一步增强了初夏的美好氛围。最后两句中,诗人提到墙阴下已经没有竹子,而小笋已经穿过篱笆,这表达了初夏时节植物的茁壮成长和蓬勃发展。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初夏季节的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变化和生命力。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描绘,诗人传递了初夏的美丽和生机,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界的魅力和活力。这首诗词以其清新的意象和富有生动感的描写,给人一种清凉宜人的初夏之感,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年过百岁鬓如鸦,到处安然便是家,醉后有时相诘问,更言我解种黄芽。
月明未许人早睡,笛声鲜与秋争清。夜深不应有飞蝶,渠侬似欲伴人行。
如飞如舞对瑶台,一顶春云若剪裁。谁为移根蓂荚畔,玉鸡应为太平来。
平生自许岁寒操,醉日移来三十丁。底事此君亦移转,连明风雨唤教醒。
料事通神自一奇,奸雄如操已深疑。多言屡中真何补,一死由来自不知。
满慰人间渴雨心,未收云霭定为霖。怜渠沾水论涓滴,况我行舟苦滞淫。已涨麦田千里碧,更添沙料一篙深。小軿会指晴山去,布谷提壶各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