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楚泽》

宿莽湘累怨,幽兰楚俗谣。
紫屏空自老,翠被岂能招。
欲就苍梧诉,愁迷澧浦遥。
哀猿羌昼晦,悲鴃众芳凋。
红壁丹砂板,琼钩翡翠翘。
如何搴香灶,江上独无憀。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楚泽》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楚地的感叹和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宿莽湘累怨,幽兰楚俗谣。
紫屏空自老,翠被岂能招。
欲就苍梧诉,愁迷澧浦遥。
哀猿羌昼晦,悲鴃众芳凋。
红壁丹砂板,琼钩翡翠翘。
如何搴香灶,江上独无憀。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楚地的怀念和思念之情。诗中的"宿莽湘累怨"意指作者在湖南地区度过了一段时间,对那里的美景和人文怀有深深的怨恨之情。"幽兰楚俗谣"则表达了作者对楚地的幽静和淳朴的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诗中,"紫屏空自老,翠被岂能招"描绘了楚地的景色,紫色的屏风已经老去,翠绿的被子也无法再吸引人们的注意。"欲就苍梧诉,愁迷澧浦遥"表达了作者想要前往苍梧地区倾诉心事,但愁苦却迷失在遥远的澧浦之间。

"哀猿羌昼晦,悲鴃众芳凋"描绘了楚地的景色和氛围,猿猴悲鸣,芳草凋零,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红壁丹砂板,琼钩翡翠翘"则描绘了楚地的建筑和装饰,红色的墙壁,丹砂的板砖,以及珍贵的琼钩和翡翠装饰。

最后两句"如何搴香灶,江上独无憀"表达了作者在楚地的孤独和无聊之感,无法找到一个可以搴取香料的灶台,江上也没有可以消遣的地方。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楚地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作者对楚地的思念和怀念之情,以及在那里的孤独和无聊之感。

  • 《秋岩自山中见约》

    九江驿里见春风,几度怀清隔晓钟。思白有人伤柳色,依刘无地感萍踪。半生力学羞长剑,两载心期信短筇。九叠屏高有标致,远公相约则吾从。

  • 《怀黄小牧》

    瓠俎桑弧莅旧盟,天将吾道寄山林。梧桐卧雨鱼生釜,梅坞吟云鹤伴琴。海上苏卿今白发,山中杜甫老丹心。拟呼尊酒论今古,黄叶萧萧楚水深。

  • 《樵歌三首》

    上山斸山山丁登,下山嵌山山棱层。秋残日暮归来晚,茅檐洗脚月又明,明朝早入芙蓉城。

  • 《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

    明发临前渚,寒来净远空。水纹天上碧,日气海边红。景物纷为异,人情赖此同。乘槎自有适,非欲破长风。

  • 《奉和袭美酒中十咏·酒星》

    万古醇酎气,结而成晶荧。降为嵇阮徒,动与尊罍并。不独祭天庙,亦应邀客星。何当八月槎,载我游青冥。

  • 《月下独行桥上》

    新秋未再旬,月露已浩然。放翁一幅巾,与影俱翩僊。飞桥挂澄溪,幽窦鸣细泉。开岁才俛仰,已近摇落天。殊方久滞留,感此岁月迁。归来看青灯,悄怆不得眠。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