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开尽到荼縻,一片春心又欲归。
可恨东风留不得,漫教啼鸟怨斜辉。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復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崑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復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崑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春归》是宋代诗人刘过的作品,通过描绘春天的离去,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与不舍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百花盛开终将凋谢,我的春天之心渴望归来。
可恨的东风无法停留,它引来鸟儿对斜阳的怨叹。
这首诗词通过运用意象和抒情手法,传达了作者对春天离去的感慨与遗憾之情。在春归的时刻,百花终将凋谢,生命的脉搏逐渐减弱,诗人内心渴望着春天的回归。然而,东风不停留,它带走了春天的气息,使得鸟儿对夕阳的余辉感到怨懟。整首诗充满了离别与无奈的情感,通过春天的象征以及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这首诗词具有浓郁的唯美主义色彩,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线,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将人的情感与自然相融合。诗人通过对花朵凋谢和春心归去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生命的感慨。同时,诗人通过东风和啼鸟的形象,增加了诗词的表现力,使得读者更能感受到离别和无奈的情绪。
这首诗词在宋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春天离去的深情厚意,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交融之美。读者在赏析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离别与怅惘,以及对春天短暂而美好的珍惜之情。
沈沈百尺馀,功就岂斯须。汲早僧出定,凿新虫自无。藏源重嶂底,澄翳大空隅。此地如经劫,凉潭会共枯。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历阳南望极,岸远石城危。去梦惊潮断,行吟见雁随。淮帆向风阔,楚木落秋迟。到日应间卧,公心帝自知。
造化雕镌巧,真成一洞天。曾将修蟒逐,却许蛰龙眠。石现金刚足,泉流仙客田。炷香吾道者,色体尚依然。
公子风流更可人,仙家问讯柳湖春。烦公瓮下一杯水,洗我胸中百斛尘。
均为横目民,贤否天壤异。苟怀长者心,必徇君子义。道途分两岐,书木立标识。行人免颠迷,岂不亦一惠。大泽陷项王,亡楚固天意。奈何效田父,动以绐为智。军旅比骚动,所至迟迁避。有屋空无人,有人门亦闭。隔篱缪云云,前有佳店肆。荒榛狼虎间,日暮竟无诣。嘻其孰使然,险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