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春霁忆洛阳》

少年结客洛阳时,闲傍车风驻马蹄。
山色远饶潘岳宅,波光轻撼窈娘堤。
花繁到处红如堵,酒好寻常醉似泥。
赖有金台旧知己,应怜魂断虎牢西。

作者介绍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作品评述

《春霁忆洛阳》是宋代诗人韩维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洛阳结交朋友的少年时光,通过对洛阳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回忆的怀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少年时结交洛阳朋友,闲暇时依靠车辆之风,驻马停蹄。远处山色环绕着潘岳的宅邸,波光轻轻拍打着窈窕的娘子堤。鲜花盛开,处处绽放如红色的墙壁,美酒芬芳,仿佛常常醉如泥。幸好有金台的旧友相伴,也许会怜悯我因魂魄断在虎牢山的西方。

这首诗词所表达的诗意是对过去少年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之情。诗人通过对洛阳的描绘,展现了洛阳的山水美景和繁华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洛阳的思念之情。洛阳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古都,诗人通过描绘洛阳的山水风景和烟花胜景,表达了自己对洛阳这座城市的眷恋和怀念。

诗词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山水意象:诗中描绘了洛阳的山水景色,远处山色、潘岳的宅邸,以及波光闪烁的窈娘堤,这些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感觉。这些山水意象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诗词产生了一种浓厚的文人气息。

2. 花与酒:诗中描绘了处处盛开的花朵和美酒的香气,给人以欢愉和愉悦的感觉。花繁如堵、酒好寻常,揭示了洛阳的繁华和美好,也表达了诗人对洛阳时光的向往和怀念。

3. 友谊之情:诗中提到金台旧知己,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向往。金台是洛阳的地名,这里象征着诗人和友人的相聚之地。金台旧友的存在给诗人带来了一丝慰藉和温暖,也使诗中的怀念之情更加深刻。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洛阳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少年时光和洛阳美好回忆的怀念之情。诗人运用细腻的描写和美丽的意象,展现了洛阳的繁华和山水之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词通过情感的抒发,给人一种温暖和怀旧的感觉,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 《结交叹》

    湖海相逢一笑嬉,纳交如此岂男儿。论心尽道同兰臭,临事无闻伐木诗。管鲍虽贫犹忍弃,左羊至死更相知。岁寒不负松筠约,除却梅花耐久谁。

  • 《读史二首》

    舜作九成乐,丹凤仪其宫。周备既醉福,高冈始鸣桐。区区汉宣帝,杂羁期群聋。恽诛广汉族,一变高文风。德教既不任,览辉理未通,惟昔周道衰,麟出大野中。尼父绝史笔,盖伤吾道穷。汉治非虞周,凤来与麟同。胡然颍川守,乃敢贪天功。下义上赏奸,甚哉其相蒙。

  • 《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薄》

    枳棘君尚栖,匏瓜吾岂系?念离当夏首,漂泊指炎裔。①江海非惰游,田园失归计。②定山既早发,渔浦亦宵济。泛泛随波澜,行行任舻□[木世]。③故林日已远,群木坐成翳。羽人在丹丘,吾亦从此逝。

  • 《题画兰》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 《自贻吟》

    六十有七岁,生为世上人。四方中正地,万物备全身。天外更无乐,胸中别有春。

  • 《内人斜二首》

    当日承恩向壁门,今同伧鬼落荒村。丘坟埋没生秋草,人事如斯讵可论。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