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飞红断正伤春,万里天涯一病身。
芳草路长楼百尺,楼中更有凭栏人。
王铚,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尝从欧阳修学。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权枢密院编修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三五),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书成,赐名《枢庭备检》。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爲湖南安抚司参议官。着有《默记》一卷、《杂纂续》一卷、《侍儿小名录》一卷、《国老谈苑》二卷、《王公四六话》二卷、《雪溪集》八卷(今存五卷)等。《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王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雪溪集》爲底本。校以原李盛铎藏清抄本(传录吴石仓校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初渭园藏清抄本(张桐生校本,简称初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雪溪诗集》(简称小集本)。又据李盛铎本《雪溪诗补遗》及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春郊》是宋代王铚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天郊外,碧空中飞翔的红雀断续不连,正好映衬出春天的伤感。我身处千里之外的天涯,一病不起。春天的芳草长满了路边,楼阁高耸百尺,楼中有人凭栏而立。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郊外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碧空中飞翔的红雀与诗人的病情相对照,突出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的痛苦。诗人身处天涯,远离家乡,感到孤独和无助,但他并没有展现出消极的情绪,而是通过描绘芳草和高楼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向往。
整首诗词情感淡然而含蓄,通过景物描写与自我表达的结合,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诗人对于春天的描绘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忧伤。整个诗词形象生动,给人以美感和共鸣,让读者对生活的无常和美好有所反思。
这首诗词充满了意境和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将自然景物与诗人内心的感受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富有哲理和思考的诗意。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能够引发对于生命和命运的深入思考。
手种梅无恙,苍苔满树身。可怜开较早,不待远归人。
好景入新夏,幽人卧弊庐。廊腰得风远,树罅见星疏。门掩鸦栖後,钟鸣月上初。青灯尚堪近,起了读残书。
重楼燕子隔天涯,五柳阴疏未聚鸦。十日春寒淹雨雪,几番风信到梨花。横塘水长听莺处,小巷泥深卖酒家。多少朱门咽弦管,沉香火底按琵琶。
自笑荒才非世用,功名都付悠悠。断肠怕上夕阳楼。萧萧枫叶下,漠漠苇花秋。日月未知忙底事,东生又复西流。古人不见使人愁。秋兰无处采,流水满芳洲。
山云蝉满树,欲住更何安。上国回将晚,孤峰别自难。碛遥鸿未到,江近夜先寒。泉石虽堪恋,行人不愿看。
路入永宁方午阴,禅师聊复坐沉吟。欲将门外葫芦水,倒作田间三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