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花飘去不留春,海燕飞来独语人。
局促年光花过眼,飘飖生理燕谋身。
壮怀已入双蓬鬓,乐事还成一窖尘。
唯有浊醪存妙趣,不容忧喜扰吾真。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春尽》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强至。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天即将过去,江中的花朵随风飘散,却没有留下春天的痕迹。海燕飞来,独自与人交谈,仿佛在述说着它的心事。
时间匆匆流逝,年华有限,美好的时光如同花朵一样眨眼即逝。燕子在空中翱翔,暗含了生存和立身之道。
壮年的豪情已经转入了两鬓的白发之中,曾经的欢乐也只能成为一堆尘埃。唯有浊醪,即粗糙的酒,仍然保留着美妙的趣味,不容忧愁和喜悦干扰我的本真。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消逝和个人经历的转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对生活中真实而平凡的事物的珍视。诗人通过对江花和海燕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心情和思考,以此映照出人生的无常和变迁。诗中的浊醪象征着人生中的一点乐趣和真实,它与纷繁复杂的世界相对立,成为诗人心灵的寄托和慰藉。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易逝、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同时也表达了对纯真和简单事物的渴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了他内心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流年五十前,朝朝倚少年。流年五十后,日日侵皓首。非通非介人,谁论四十九。贤哉蘧伯玉,清风独不朽。
不赋杜鹃三十秋,今愁不比昔时愁。杜鹃岂是催春去,为见春来啼不休。
沩水闻贞媛,常山索锐师。昔忧迷帝力,今分送王姬。事等和强虏,恩殊睦本枝。四郊多垒在,此礼恐无时。
出门处处皆桃李,我独呻吟一室中。只道有诗敺疟鬼,谁知无檄愈头风!
不问人间事,连年鸟外居。白云吟次见,青壁醉来书。扫石秋苔駮,开窗夜月虚。于时已无念,生计有樵渔。
岁月蹉跎发已丝,埋头自笑有书痴。故人倘解怜清好,归去山记补缺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