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不通人情,唯知春已暮。
亦或叫提壶,亦或叫归去。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春暮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禽鸟不懂人世间的情感,
只知道春天已经接近尾声。
或许它们呼唤着陶罐里的清酒,
或者呼唤着归去的伴侣。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将尽的景象,以禽鸟作为象征,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情世故的无常。作者观察到禽鸟不了解人类的情感,它们只能感知到春天渐渐过去的迹象。禽鸟的呼唤,既是对春天的告别,也暗示了人们对欢乐和美好时光的追求,以及与之分别的无奈和遗憾。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通过对禽鸟的描绘,邵雍巧妙地传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联系和人生的无常。禽鸟不懂得人类的情感,它们只能感知到季节的更迭,而人类则有着更为复杂的情感体验。诗中的禽鸟呼唤陶罐里的清酒,或者呼唤归去的伴侣,既表达了对欢乐和享受的渴望,又透露出人们对离别和失去的无奈之情。
这首诗词通过禽鸟与人类的对比,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和人情世故的变化。它也引发人们对于时光流转和生命短暂的思考。作者用简练的语言,揭示了人们在春天渐暮时的思绪和情感,让读者在细腻的描写中产生共鸣。
邵雍是宋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理学家和文学家,他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将其运用于文学创作,注重表达人情世故和哲学思考。《春暮吟》以其简约而深刻的表达,展现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独到见解,堪称宋代文学的佳作之一。
未必灵于己,徒令厌我龟。元君虚见梦,太卜不能知。偶活因涂尾,宁饥勿朵颐。会携渠与鹤,海上访安期。
海山大士素中单,鹦鹉前驱不怕寒。只在屋东人不识,善财错去礼旃檀。
夷齐弃封国,虞黄让间田。如何后世士,尺寸事争喧。邻居有愧耻,况复兄弟间。掩卷三叹息,古风何时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
翠奁空、红鸾蘸影,嫣然弄妆晚。雾鬟低颤。飞嫩藕仙裳,清思无限。象床试锦新翻样,金屏连绣展。最好似、阿环娇困,云酣春帐暖。寻思水边赋娟娟,新霜□旧约,西风庭院。肠断处,秋江上、彩云轻散。凭谁向、一筝过雁。细说与、眉心杨柳怨。且趁此、菊花天气,年年寻醉伴。
声音笑貌可为,颜色哭泣难揜。圣人无私喜怒,见于诛予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