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春日怀淮阳六首》

灵通禅刹古丛林,永日惟闻钟梵音。
阅世兴亡千室佛,百年风雨古墙金。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作品评述

《春日怀淮阳六首》是宋代张耒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灵通禅刹古丛林,
永日惟闻钟梵音。
阅世兴亡千室佛,
百年风雨古墙金。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春日思念淮阳的六个场景。作者首先描述了一个灵通的禅宗寺庙,寺庙周围是古老的丛林,整天都能听到钟声和佛经的梵音。接着,诗中提到了作者阅世间兴衰更迭的感慨,将人们的兴衰与佛教的永恒相对比,表达了对佛教智慧与超越世俗的向往。最后,作者提到了这座寺庙经历了百年的风雨洗礼,而古老的墙壁仍然闪耀着金光,这象征着佛教的坚韧和不朽。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禅宗寺庙和佛教的永恒主题,展示了作者对佛教智慧和超越世俗的向往。诗中的丛林、钟声和梵音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虔诚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禅宗修行的精神境界。作者通过对寺庙的描写,表达了对佛教教义和佛陀智慧的敬仰,并通过与人世间的兴衰对比,强调了佛教的永恒价值和超越性质。

诗中的古墙金光象征着佛教的坚韧和不朽,即使经历了百年的风雨洗礼,依然保持着光辉。这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佛教信仰的坚持和对佛法的推崇。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精神和文化的崇敬,展现了寺庙作为一种净土和永恒之地的意象。

总而言之,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禅宗寺庙和佛教的永恒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智慧和超越世俗的向往,同时强调了佛教的坚韧和不朽之美。

  • 《天凉》

    愁来却讶天凉早,思倦翻嫌夜漏迟。何处山川孤馆里,向灯弯尽一双眉。

  • 《偈颂四首》

    尧风舜日两依依,一片虚凝截万机。何必胡僧亲付嘱,如人饮水自家知。

  • 《喜刘伯宣尚书至五首》

    湖滨文字饮,一别五年余。未死须重见,将诗屡当书。事元无可说,意自不能疏。近日知来信,顽躯百病除。

  • 《偈倾一百三十三首》

    棒喝交驰如雷掣,颠言倒语三寸舌。南州打到北州头,瓮裹何曾失却鳖。

  • 《句》

    时人不识田园乐,只羡相如驷马归。

  • 《和单君范古意六首·农》

    岁事有丰歉,官税无减除。谁知山中田,沙土多蒿蒌。秋来倘有成,犹恐才半租。或其水旱至,不足偿耰锄。叹息家百亩,无复三代初。妻儿忽相问,明朝饮何如。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