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驭舒徐日正迟,园林已觉杏花稀。
半晴半雨春无准,燕怯轻寒不耐飞。
字希郄,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宋代官吏、诗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一作端平二年(1235)进士。曾在滨海地区为官,做过知州。他与陈起友善,有诗文往还。他的诗以绝句最为擅长,往往带着平静的心境观照自然,而时有独到的发现。文字清畅,亦富于诗情画意。
《春日即事》是宋代俞桂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羲驭舒徐日正迟,
园林已觉杏花稀。
半晴半雨春无准,
燕怯轻寒不耐飞。
诗意:
这是一首描写春日景象的诗词。诗人描述了春日的阳光渐渐升高,但似乎有些迟到。园林中的杏花已经渐渐凋谢,只剩下稀疏的几朵。天空时而晴朗,时而有雨,春天的气候变化无常。燕子因为寒意而畏缩,不愿意飞翔。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春日的景象和氛围,描绘了春季的变幻无常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运用了一些意象和象征来传达自然的状态和动物的行为,使诗词更具有生动感和意境。
首先,诗人使用了"羲驭舒徐"来形容春日的阳光,表达了阳光逐渐升高的感觉。"羲驭"指的是古代神话中掌管日月运行的神,"舒徐"表示缓慢而温和。这种描写方式使人感受到春日的温暖和阳光的柔和。
接着,诗人通过描写园林中杏花的凋谢,表达了春季的短暂和易逝。杏花是春天常见的花卉之一,它的花期很短暂,很快就会凋谢。这里的"已觉杏花稀"意味着杏花已经不再盛开,只剩下零星的几朵。这种形象描写增加了诗词的离散感和时光的流逝感。
诗中还表达了春天天气的多变和不确定性。"半晴半雨春无准"描述了春天时而晴朗,时而有雨的情况。春季的天气常常变化无常,不容易预测。这种描写增加了诗词的变幻感和春天气候的特点。
最后,诗人以燕子畏缩不飞来象征春寒。燕子是春天的代表性鸟类,通常被认为是春天的使者。然而,由于寒意的存在,燕子不愿意飞翔,显示出春天初期的寒冷和不稳定。
整首诗词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特点和氛围。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意象的运用,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变幻无常和生机勃勃的气息。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给人一种细腻而深邃的感受,带领读者进入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悟和情感世界。
寺隔残潮去。采药过泉声。林塘秋半宿,风雨夜深来。
客心惊暮序,宾雁下沧洲。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且酌东篱酒,聊祛南国忧。
乱后此身何计是,翠微深处柴扉。即今双鬓已如丝。虚名将底用,真意在鸱夷。治国无谋归去好,衡门犹可楼迟。不妨沉醉典春衣。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人生何中贵,贵在天资秀。譬如沙石间,金玉岂常有。有才不善用,多为淫邪诱。嗟哉栋梁材,往往厄樵手。章子吾不识,美在众人口。如何材艺多,四十无所守。所守者何为,非贵亦非富。古今圣与贤,历历垂星斗。景行苟有成,进退无一缪。不能功夫下,尚可名身后。百年随飘风,白发
当时两别惜分双,客了三吴客九江。何处挥金曾驻马,此身怀宝尚迷邦。水流岁月添新恨,尘扑箫弦失旧腔。柳下燕楼风雨外,梦魂多绕唾茸窗。
少年随分赋鹦洲。得意桂花秋。今日送君行色,梦和月到南楼。材名仲父,辞华季子,香满南州。勉力中流击楫,直须连钓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