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春日书事呈历阳县苏仁仲八首》

学似卿家宜有法,人如我辈岂无情。
新诗早自推心服,幽会知谁付目成。

作者介绍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这首诗是宋代王之道所作,名为《春日书事呈历阳县苏仁仲八首》。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日书事呈历阳县苏仁仲八首

学似卿家宜有法,
人如我辈岂无情。
新诗早自推心服,
幽会知谁付目成。

诗意:
这首诗是作者呈献给历阳县的苏仁仲的八首书事。诗人表达了对文学的向往和对文人情怀的思考。他认为学习应该像卿家(指苏仁仲)那样有一定的规矩和方法,而像我们这样的平凡之辈也不应该没有情感。他赞扬了新诗早早地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喜爱,而幽会之事却不知道是由谁来见证和评判。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和人情的思考。首句"学似卿家宜有法"表明作者认为学习应该有一定的规矩和方法,这可能是对苏仁仲作为学者和文化名人的敬佩和向往。接着,作者用反问句表达了自己对普通人的情感存在的肯定,认为我们这样的平凡之辈也是有情感的,与苏仁仲并无二致。接下来的两句"新诗早自推心服,幽会知谁付目成"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新诗得到认可和喜爱的自豪,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自己的幽会之事没有目击者和评判者的疑惑和困惑。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探讨了文学和情感,并透露出作者对于自身处境的思考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学问和情感的思考,通过对苏仁仲的赞美和对自身情感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关于学习和人情的思考和感慨。

  • 《题周希稷清閟轩》

    之子蕴琅玕,幽轩足考槃。茏葱烟翠湿,琐碎日光寒。似向兰亭见,全胜墨三看。是中虽信美,未可懒弹冠。

  • 《与友人话别》

    客路行多少,干人无易颜。未成终老计,难致此身闲。月兔走入海,日乌飞出山。流年留不得,半在别离间。

  • 《春晚二绝》

    春来脚不踏青青,梦里还家梦又醒。一树垂杨楼外绿,莺声不似故园听。

  • 《从弟舍人惠茶》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 《捣练子》

    放下著,须弥山。分明北斗面南看。没丝毫,相阻拦。休儱侗,莫颟顸。含元殿上问长安。欲归家,行路难。放下著,须弥山。百斛油麻水上摊。欲成团,真个难。除有累,去痴顽。无心犹是隔重关。到其中,方是安。

  • 《瓜洲驿重送梁郎中赴吉州》

    渺渺云山去几重,依依独听广陵钟。明朝借问南来客,五马双旌何处逢。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