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寂寞少花枝,过尽春风病不知。
未分春归便无迹,陶瓶聊复浸酴醾。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春日杂言十一首》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山中少有花朵的寂寥景象,表达了作者身患重病却无法感知春风的苦闷心情。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天的山中,花朵稀少,寂寥无人。春风不断吹拂,但我却病重无法感受。春天已经来临,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我只能拿起陶瓶,借酒浸醉自己,以此来消磨寂寞的时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苦闷。山中寂寞的少有花朵,暗示了生活的荒凉和孤独。而作者身患重病,无法感知春风,更加强调了他与外界的隔离和疏离。春天已经到来,但对于作者来说,它并没有带来任何改变,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种无法感受到春天带来的生机和活力的遗憾和无奈,进一步增加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助。
最后两句诗中的陶瓶和酴醾则是作者寻求解脱的方式。陶瓶代表着平凡的生活,酴醾则象征着酒。作者用酒来麻痹自己,使自己暂时忘却内心的苦闷和寂寞,以此来消磨时光。这种消极的抒发方式,既表现了作者对现实无奈的态度,也凸显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助。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身处山中寂寞孤独的境地,表达了他身患重病、无法感知春风的内心苦闷和无助。通过陶瓶浸酴醾的描写,诗中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消极态度。这首诗词以深邃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还如费冠卿,向此振高名。肯羡鱼须美,长夸鹤氅轻。理琴寒指倦,试药黑髭生。时泰难云卧,随看急诏行。
寿母重孙始见渠,天教四世保同居。精神已是千金子,事业应须万卷书。亲戚满前非落寞,杯盘随分不萧疏。晬盘先揽文房宝,他日无优入异闾。
山多猿鸟群,永日绝嚣氛。一涧水流出,几房僧共闻。拄筇黏落趺,拂石动寒云。谁昔来营此,寻碑看记文。
当年歌舞时,不说草离离。今日歌舞尽,满园秋露垂。
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结束趋平乐,联翩抵狭斜。高楼临远水,复道出繁花。唯见相如宅,蓬门度岁华。
日出百鸟喜,覊人懒举眸。长恨年光缓,禄养未可求。若至年光过,高堂又白头。义和君有知,奈我心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