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乌云起天末,倏忽长驱半天阔。
云头到处急雨来。
雨脚错落飞河魁。
吹以南箕更豪横,打窗喷壁催吟咏。
恰惊瓦上碎珠跳,已快檐前银竹映。
平生不识南箕状,且看平畴翻翠浪。
恍然立我三湘间,欲著扁舟相跌宕。
风回雨霁天地新,良苗斗觉添精神。
天意更看七八月,明年无处可打蕨。
汪莘,字叔耕,休宁(今属安徽)人。不事科举,退安丘园读《易》,后屏居黄山。宁宗嘉定间应诏上书,不报。徐谊帅江东,以遗逸荐,亦不果。遂筑居柳塘上,囿以方渠,自号方壶居士,学者称柳塘先生。有《方壶集》。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新安文献志》卷八七有传。 汪莘诗,以明汪璨等刻《方壶存稿》爲底本。校以清雍正九年汪栋刻本(简称清刻本),并酌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九三《方壶存稿》(简称名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壶存稿》(简称四库本)所录诗。
《淳熙壬寅仲夏大雨写望》是宋代诗人汪莘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场仲夏大雨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和人与自然的亲近。
诗词中的乌云和急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乌云的出现预示着大雨的来临。雨点迅猛而有节奏地落下,如同飞河魁一般跌宕有致。南箕风吹过,更加猛烈横扫,雨水打在窗户上溅起水珠,仿佛破碎的珠子跳跃,银竹在屋檐下倒映出闪烁的光芒。
诗人表示自己素来不熟悉南箕的形状,但此时却看到了南箕风势激烈的景象,平畴仿佛被翻起的翠浪所覆盖。他忽然间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湖南的三湘之间,想要乘坐一艘小船在波浪中颠簸起伏。风停雨霁之后,天地焕然一新,农田里的苗木也因得到充足的雨水而茁壮成长,给人以精神的滋养。
最后,诗人提到了天意注视着七八月的变化,明年的七八月将无处可打蕨。这里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季节变迁的感慨,也展现了人们对丰收和美好未来的期盼。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夏日大雨的壮丽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情感体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丰收的期盼。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象化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雨水的洗涤和生命的活力。整首诗以写景为主,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示了宋代诗人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
揉云剪水作风毯,夜落连明肯便休。旧说六花元未试,偶看一片上驼裘。
但能为我送苔梅,何必新诗手自裁。若使能诗有奇句,无因送与冷官来。
缓辔微吟自不催,看山下马想徘徊。阳春白雪久不听,日暮碧云殊未来。已戒儿童篘熟酒,更勤风雪化新梅。云间飞舄何时下,抑郁孤怀迟一开。
朝阳升东隅,照此庭下桐。菶菶复萋萋,居然古人风。疏柯于玉耸,密叶翠羽蒙。午景疑余清,夕照留残红。雨响甍栋外,风生户牖中。主人政多暇,步赏常从容。终当致威凤,览德鸣嗈嗈。又将施五弦,解愠歌帝宫。
一番好雨润桑麻,和气欢声十万家。太守劝农才出郭,老农含哺竞随车。土膏泽泽地宜稻,云物阴阴天养花。愿得四方无旱潦,尽教乐岁似东嘉。